江苏抗战老兵:永远忘不了50多位战友一天牺牲了37位

07.05.2015  23:21

  中国江苏网5月7日讯(记者 罗鹏)“最让我难忘的或许不是曾经历过的某场战役,而是战争的残酷。直到现在我都清楚记得,子弹在我耳边来回穿梭,我所在的连队有50多位同学与日军战斗,一天牺牲了37人。”5月7日下午,面对记者的采访,南京抗战老兵,现年94岁高龄的张修齐老人回忆起当年抗战的场景,仍是满脸感慨。

  当日下午,江苏省暨南京市“抗战记忆”寻访活动在宁启动,数十位抗战老兵,烈士遗属及省内有关抗战纪念设施、场馆代表来到现场,与众人共同回忆抗战时不可磨灭的记忆,缅怀先烈,弘扬抗战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抗战老兵张修齐

   张修齐:永远忘不了一场战役一天牺牲了37位战友

  在众多老兵中,虽已满头银丝却精神矍铄的张修齐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虽然已是94岁高龄,但一说起抗战时的记忆,这位黄埔军校六分校15期毕业,参加过长沙保卫战等战役的老兵,仍是记忆犹新,仿佛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就在昨日。

  1937年冬,在中央大学实验中学读高二的张修齐弃文从戎,毅然报考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15期学员,时年17岁。1940年毕业后,他担任国民党第10军第190师迫击炮营第三连二排排长,在浙江萧山地区参加抗日战役。后来,他所在部队成为第二次长沙会战的主力部队,曾与日军近距离搏杀。

  “当时杭州已经沦陷了,我们在钱塘江南岸,要阻止日军渡江南下。当时是冬天,但士兵还穿着单衣,因为我们为了防止日军机械化部队前进,把后方的道路给破坏了,补给过不来。”来到浙江萧山后,张修齐所在的部队就碰上了日军,并按命令阻止日军继续南下。

  据张修齐讲述,由于连年作战,很多战士身体都不好,吃不好、休息不好,却还在拼命。从浙江转移到湖南的时候,每天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只能夜晚行军,因为有炊烟怕引起敌人注意,连饭也不敢烧,“在这过程中,由于劳累加上营养跟不上,很多身体不好的士兵就不幸牺牲,日子真的非常非常艰苦。”

  当然,这还不是最苦、最让人心痛的日子。张修齐告诉记者,部队来到长沙后,他还参加了长沙会战,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与张修齐共同入伍曾经黄埔军校的50多位同学,一天就战死了37位。”每当想到曾经的同学死在日军的炮火下,我就难以释怀,37条年轻的生命就这么没了,到如今我还记得当初的痛心,这些战友我永远都忘不了。“张修齐沉重地说。

  不过,如今的张修齐已经慢慢放下仇恨,“我们的敌人是当时侵略我国的日军,而不是普通的日本人民。”张修齐表示,人们现在寻访当年的抗战记忆,为的是记住历史,而不是记住仇恨。不管是中国人、日本人还是全世界人民,都不要再经历战争的残酷与痛苦,珍惜现在的和平。

  

抗战老兵包一高

包一高:每当回忆起牺牲的战友,泪水就禁不住地流下来

  与张修齐一样,包一高老人也是一位经受过战争洗礼,获得过赫赫战功的抗战老兵。在现场,这位现年90岁高龄的淮安籍老人带来了数十块金光闪闪的勋章,“朝鲜保卫战勋章”、“开国将士勋章”、“抗战胜利60周年勋章”......在灯光的照耀下,这些勋章显得格外闪亮,仿佛在讲述这位抗战老兵当年在战场上最真实的记忆。

  “带给我至今也忘却不了的回忆并不是这些勋章,而是战争的残酷与伤害。”这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并多次立下战功的老人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也尝尽了太多生离死别的痛楚,“每当我回忆起当年的牺牲的战友时,我的泪水就禁不住地流下来,刚参军时年纪很小,我所在的一个‘小鬼班’大概年龄只有15岁左右,但很多战友就在我的身边倒下。”包一高老人悲伤地说道。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知道那些悲壮的感人故事,也给后人更多的启示,包一高将自己在战争岁月里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并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岁月的足迹》。“不管是寻访战争的记忆,还是我的回忆录,都想告诉每一个人,和平年代真的来之不易,我们在新中国生活着,但不能忘记过去那些为了和平而奋斗、牺牲的先烈。”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