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烈士子女:带着父辈的荣光 走过天安门广场

03.09.2015  21:34

部分抗战烈士子女受邀进京参加大阅兵

  新华报业网讯  在今天大阅兵老兵方阵的阅兵车上,有65位著名抗战烈士子女特别引人瞩目。他们身着统一定做的礼服,带着父辈的遗志和荣光,走过天安门广场。他们中,有三位来自江苏,分别是郁达夫、周子昆和巫恒通烈士的子女。本网记者在阅兵式后第一时间电话采访了他们。

   让外孙女作陪护,让她永远记住这一天

  “盼啊盼啊,大阅兵终于到来了。我是接受检阅的50个方队、1万多人中的一个,是江苏三位烈士家属中的一员,万分荣幸!”郁达夫烈士的小女儿郁美兰激动地说。

  今天一大早,郁美兰就穿上定制的紫红色旗袍,带上纪念章准备出发。“在等候区时,我们两车的烈士子女和抗战老兵远远地听到前方天安门广场传来习近平主席铿锵有力地演讲。当听到我国将裁军30万时,大家都激动地鼓起掌来。这是负责任大国的自信,是向全世界传递的和平信号,是长中国人志气的承诺!

  车辆缓缓驶进天安门,郁美兰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父亲郁达夫。抗战胜利70周年,对郁美兰来说,意义非凡。郁美兰今年70岁,今年也是父亲牺牲70周年;祖国经过70年的风雨,日益富强壮大!

  “我出生在父亲遇害后的几小时,父亲被害是在日本投降两周后,我一出生就不幸成为海外孤侨。我们要永远记住弱国贫民的悲惨过去,要立志建设国力、国防都强大的祖国。今天,我代表郁家子孙受阅,无限荣光!”郁美兰说,郁达夫曾经的理想不是战士,而是作家。他的小说集《沉沦》开中国白话小说的先河。然而,日寇入侵,国难当头,作家俨然成了战士。

  1938年,一介书生郁达夫以笔为戈,毅然投身抗日洪流,四处奔波宣传抗战,转战南洋各地,在新加坡树起抗日大旗,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政论、短评和抗日诗词,极大的鼓舞了海内外同胞的爱国激情。新加坡沦陷后,郁达夫等抗日宣传文化人撤退到印尼的苏门达拉,这是英雄生命旅途的最后三年。1945年9月17日,一代文豪和抗日英雄在日本投降后,惨遭日本宪兵预谋已久的暗杀。胡愈之是这样评价郁达夫的: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这次进京受阅,每位烈士子女允许带一名陪护。郁美兰决定,让还在读高二的外孙女作陪护。“就是要将抗战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让子孙和先辈一样,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今后无论身在何处,都要以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