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财政探索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遇上老专家 新“羊倌”致富“喜洋洋”

25.12.2014  10:34

   编者按: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于科技。2013年,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3.2%,全国省份排名第一。为打通农业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的制度瓶颈,江苏财政探索利用购买服务,不断创新农业科技项目的管理模式。2014年,省财政投入7.5亿元,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与此同时,省财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推广团队”联合申报、共同实施的新模式,让技术供给方与需求方直接对接,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最短对接路径。

  农民迫切需求的农业技术是什么?农业科技成果怎样才能快速从实验室走到田头?给供需双方搭建“无缝”对接平台,又会对江苏现代农业产生怎样的奇妙  “化学反应”?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赴洪泽、盱眙、江宁等地实地采访,试图解开心中疑问。

  几次寒潮来袭,最低温度早已低至零下,而在洪泽县俊源家庭农场的羊舍里却暖意洋洋。小羊羔们发出奶声奶气“咩咩咩”的叫唤声,看见有人来,更胆大地把头伸出羊圈卖萌“”抚摸。

  “美女老板开着奔驰来养羊,不住别墅住羊圈。”当地人这么形容农场主周虹。“我知道这句话有戏谑的成分,但我要用实力告诉大伙,我当初养羊的选择是对的!”周虹看着羊羔的眼神有说不尽的温柔。

  “去年这个时候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最难过的日子。”周虹回忆说。听闻国家对家庭农场有一系列配套政策,2013年3月,周虹经过四处考察后投资了这家以养羊为主的家庭农场,并从山东、安徽等地买进不同种羊。可是,新“羊倌”并不好当,由于没有经验,羊群很快便因水土不服,出现流眼泪、淌鼻涕等应急反应。“我天天待在羊舍给羊打针,每次打完一批抬头时天都黑了,时间过得很快,人却很痛苦,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

  “出了问题得到处求人找专家,但没人牵线找专家真不容易,说起过去,周虹满腹心酸。而通过财政部门搭建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这一平台,如今我们不用出门,在农场直接就能享受专家上门带来最高端的农业品种、技术和服务。”周虹就是通过平台与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钟声对接上的。在老专家的指导下,羊群逐步稳定并走上正轨,农场的羊出栏量迅速提升并达到全县第一。“原本我打算前三年不赚钱,没想到第二年就产生收益了。”周虹说,前段时间刚卖出200头山羊,收益40万元左右。

  周虹身上好学、拼搏的企业家精神也打动了钟声研究员。钟声不但帮助农场重新设计羊圈、提供饲料配方,甚至还提供优质品种。让周虹最为感动的是,在今年酷暑最热的那几天,钟声大老远从省农科院六合动物实验基地挑选了两头身材强壮的苏淮山羊种羊送到农场,把俊源家庭农场作为第一个苏淮山羊培育+饲养体系推广的试验点。“想要做成一件事并不容易,不仅要有政策、科技、资金,实施主体更关键,如果我提供技术再好,对方不听不学不做,那再好的项目也废了。”钟声坦言道。

  盱眙县绿源生态技术有限公司的汤友芝如今也是当地出名的养羊能手。从最初承包山头养鸡顺便养羊,到如今的规模化养羊,从快速育肥模式到自繁自育体系,在如何将市场化羊业效益最大化道路上,汤友芝和钟声一起摸索前行。有了专家保驾护航,即使在今年春天,全国的羊场都遭遇小反刍疫情,死了近5亿头羊,汤友芝的羊场也能安然无恙。

  与周虹饲养山羊不同,汤友芝更心仪一种叫湖羊的绵羊。这是太湖流域著名的羊品种,也是国家级保护品种。“湖羊性情温顺,不怕高温高湿,繁殖率高于其它品种20%—30%,适合规模化羊场的高密度人工饲养。”汤友芝告诉记者,虽然在那场大疫情中,羊场未受损失,但也给她敲响了警钟,引进羔羊,快速育肥有风险。于是她立即对羊场进行了“大换血”———自繁自育,卖种羊!“我们种羊一只价格在3000元左右,母羊产1只保本,产2只就赚,而我们的种羊一般能产3—4只,存活率高达90%以上。”在钟声的指导下,汤友芝羊场的种羊品种纯正、多胞胎率高,每年出栏近万头羊,很多农场老板慕名而来,早早就把羊预定了,供不应求。“今年,我们还将江苏产湖羊卖到了新疆!

  作为养羊者,周虹和汤友芝掌握了新品种和新技术,才能养羊致富;作为专家,钟声将农科院核心种群在各个羊场扩繁,不断筛选保留羊种优势,也才能将优质羊种推向市场;作为地方政府,洪泽和盱眙则希望养羊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更多农户集体致富。

  为了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中成果拥有者、推广者、使用者三方脱节的问题,省财政将项目划分为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农业产业提升、高效农业四类,实行分类管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推广团队”联合申报、共同实施,给技术供需双方搭建桥梁,打通了农业技术推广进田入户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和财政资金“从源头流入田头”的政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