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实现跨越发展

20.01.2016  10:48

  新华网南京1月20日电(王金 杭卫东)过去的五年,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困难矛盾更加凸显、新挑战新难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如何在推动淮安实现新起点上新跨越中承载特殊担当、创造新的辉煌?用党工委书记周毅的话说,就是发扬拼命三郎的精神,以拼开路、敢拼善拼,拼出了实绩、拼来了荣誉、拼得了地位,将梦想变成现实。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获得国家级奖牌(项)10项,省级奖牌(项)44项;在全省开发区综合排名跃居全省20强,进入江苏省第一板块,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先进开发区”,2011-2015年连续5年实现进位;在全市科学跨越发展考评中荣获六连冠,连续五年获得全市工业经济考核一等奖。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陶光辉说起开发区目前的综合实力如数家珍:在主要指标方面更呈高位增长态势——2015年,开发区实现GDP260亿元,可比价增长11.8%,是2010年的2.59倍,五年年均增长21.0%;占全市比重由2010年的7.5%,升至 2015年的10.9%,五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0.13亿元,为2010年的2.42倍,五年年均增长19.3%。

  产业集聚呈现新特色——“十二五”末,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60亿元,是2010年(376亿元)的3.35倍,年均增长27%;实现工业增加值310亿元,是2010年(149亿元)的2.07倍,年均增长15.6%;全区工业列统企业达到185户,是2010年(84户)的2.2倍。开发区在获批省电子信息产业链国际合作示范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省电子信息特色产业集群和盐化工特色产业集群等称号的同时,还屡获江苏省高标准厂房建设和使用先进地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江苏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等荣誉称号。“十二五”期间,开发区累计向中央、省、市争取奖励资金近3亿元。

  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五年来,开发区科学利用留学人员创业园及软件园等国家级“招项引智”平台,紧紧围绕“打造一流软硬环境、引进一流人才、赢得一流经济社会效益”的目标定位,积极推进机制和服务创新,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成为我市最具特色和活力的人才高地和创新创业领地。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户,两站三中心30个,比2010年分别增加47户和27个。培养、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5人,省333人才17人,省双创人才25人,省博士计划16人,市双创人才5人,市淮上英才领军人才13人,人才总体实力保持全市前列。“十二五”末,开发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60亿元,是2010年(120亿元)的8倍;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6%,比2010年提高30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全省开发区排名从2010年的76名跃升至2014年的第18名。

  开放水平实现新突破——“十二五”期间,开发区通过驻点招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部门联合招商等多种方式,大力招引外资项目;同时,通过强化外资收购,优质资源注入,促进企业增资扩股等手段成功招引总投资10亿美元的臻鼎科技、总投资6亿美元的立升科技、总投资4.2亿美元的敏安电动汽车等龙头型、基地型项目,以及卡威汽车、富士康电视机、京永自行车等终端型项目,行业内有重大影响的实联长宜、晟德大药厂、江兴汽车、环球自行车等一大批外资企业相继落户开发区……因此,获批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区共新批外资项目178个,累计外资实际到账近23亿美元,其中台资16亿美元左右;2015年完成外贸进出口19.9亿美元,约占全市份额的一半……其开放水平不断加速突破。

  载体功能取得新提升——“十二五”以来,开发区紧紧围绕建设“产城融合的现代化生态新城”的目标,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建成了一大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城市建设项目,基本形成了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城市功能体系。“十二五”,开发区累计完成城建投入666.9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5倍,实施城建项目590个,产城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开发区城市形态、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和城市环境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区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功能配套日益增强,城市环境不断美化,城市品位显著提升,一个崭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型、园林式新城区正在崛起。“十二五”以来,开发区累计投资18亿元,建成83个公园及园林绿化项目。五年累计建成绿地面积超1600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38.9%,人民群众环境满意度、对生态工业认知率均在95%以上。园区生态大环境理念规划出整个园区绿色生态风貌。从古黄河湿地公园、西游记文化产业园、日月洲生态乐园到里运河滨河公园、徐杨公园、南昌路游园,从以古黄河为轴线的生态休闲长廊、以板闸干渠为轴线的人文观光长廊到以宁连路为轴线的绿色景观长廊,一片片树木焕发出绿色家园的生机和活力,呈现出“水清、岸绿、花香、鸟语”的宜居宜业宜工的园区生态环境,“昼有氛围,夜有气息;住有宜居,游有佳景”的现代化新城新景新貌加速形成。

  社会民生有了新改善——五年来,开发区坚持围绕“民生为本、幸福和谐”的工作主线,“抓亮点,聚特色、创品牌”的工作思路,突出品牌意识,全方位展示社会事业对外知名度与美誉度,办人民满意教育事业,兴群众欢迎文化体育,做社会认可卫生计生,树惠民服务民政双拥,推融合发展社会组织,创居民和谐示范社区……齐力打造社会事业的示范区、先导区、创新区。教育事业上,全区累计投入近15亿元,新建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天津路小学、安澜路小学等10所学校,顺利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验收、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省级评估验收及复审,成功创建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卫生事业上,全区共新建6所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医疗卫生惠民工程,开设惠民门诊和惠民病房,实行“四免四优惠”的惠民政策。民生保障上,全区已征地居民男满45周岁、女满40周岁及以上人员城保参保率99.85%;男满58周岁、女满53周岁及以上人员城保参保率100%;新农合和居民医保参保18.2万人,年征收各类社会保险基金11.85亿元。社区管理上,区、乡办、社区均成立了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一委一居一中心”的社区管理模式初步构成。就业服务上,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8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广大民众的幸福感与归宿感大大增强。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干部结构上,机关、乡办领导班子成员中,40周岁左右占比36.5%,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78.5%,61.2%以上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干部管理上,打造“真诚实在、真才实学、真抓实干、真绩实效”的四真型干部队伍,出台绩效考核文件,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出台干部德绩比选、末位问责等“1+N”干部管理文件,通过德绩情况的反向测评与综合评价等方式,将合适的干部用到合适的岗位上。干群关系上,牵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岗在位成就一方造福一方”主题实践活动,建立了党工委委员联系点、党员干部“十个一”联系群众、领导干部十项承诺等机制,解决了一批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基层建设上,实施“1+3+X”、“115”村居书记锻造工程,严格开展村居干部“三定三评三挂钩”考核工作,组成帮扶小组帮扶软弱涣散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实现100%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