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拯救扩繁麋鹿江豚等野生动物

23.05.2016  08:46

  我省建六大繁育及放养基地助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江豚。资料图片

  2月28日,大丰中华麋鹿园一群麋鹿穿越公路。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邵丹摄

  5月22日,第21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我省环保农林部门以全面升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的方式,迎接这个特殊的节日:到2022年前,我省将重点保护宝华玉兰、明党参等珍稀濒危植物,拯救扩繁江豚、丹顶鹤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江苏兼具南北方特色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可持续的人类生计”是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何为生物多样性?很多人表示陌生。

  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小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大到它们的生存环境——森林、河流、海洋等生态系统,都是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包括了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省环保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戢启宏介绍,我省濒江临海,是个生物多样性资源比较独特的省份。横跨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兼顾南北方生态特点,我省作为全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湿地共282.1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27.5%。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是东北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为丹顶鹤、黑嘴鸥、勺嘴鹬等濒危鸟类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

  遗传资源也很丰富:农作物、果蔬品种和养殖品种近500种,药用动植物资源达1600余种。

  野生河豚濒危榉树等名贵树种枯竭

  “目前,白鳍豚、香果树等国家重要保护野生动植物已从野外绝灭,丹顶鹤、中华鲟、扬子鳄、珊瑚菜、水蕨等珍稀濒危物种,以及刀鱼、鲥鱼、河豚等经济鱼类的野外种群数量大幅缩减,部分已处于濒危状态。”人口、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省内生态多样性日益受到威胁,省农林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度采挖和开发致使部分珍稀物种资源丧失严重,像金钱松、榉树、青檀等名贵树种,省内曾有广泛分布,由于过度砍伐,已处于资源枯竭状态。

  升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

  依照《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及新近通过专家评审的《江苏省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编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我省将采取系列措施,升级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到2020年前,我省要建设较为完善的野生动植物就地迁地保护体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和收容救护体系,拯救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建设一批重点野生动物种源基地、珍稀野生植物培植基地。

  未来5年,江苏将加大对珍稀濒危动植物就地保护,首批明确的植物包括:野生银缕梅、宝华玉兰、金钱松、榉树、天目木兰、秤锤树、琅琊榆、青檀、明党参;首批明确拯救扩繁的动物是:麋鹿、丹顶鹤、华南虎、扬子鳄、江豚等5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六大人工繁育及野生放养基地

  城市开发加速推进,大批濒危物种的野外生存空间受到威胁,今后5年,我省将对一批物种进行迁地保护。

  首批明确重点建立的人工繁育及野生放养基地针对:蛇类、龟鳖类、河麂、鹤类、大鸨、中华虎凤蝶等6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针对经济鱼类大幅缩减的现状,我省将加强地方特有珍稀水生物种及其栖息地繁衍场所的保护,在海洋、长江、湖泊等天然水域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在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重要渔业区域建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建外来入侵生物监测预警防控体系

  “我省既受到自然灾害的危害,也受到外来入侵生物的严重威胁。”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是受外来生物入侵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有豚草、假高粱、水葫芦、大米草、一年蓬、毒麦、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入侵杂草89种,约占全国外来入侵生物总种数的三分之一,有松材线虫、美洲斑潜蝇、棉花枯黄萎病等外来入侵病虫害20余种。外来入侵生物对我省生态环境、农林业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跨区域传播的风险越来越高,防控形势日趋严峻。

  为此,生物多样性保护升级系统工程中,我省将逐步建立外来入侵生物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平台;完善口岸检疫系统的检疫设施,建立外来入侵生物隔离试验场与检疫中心;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未来重点建设现有8个国家级监测站和34个省级监测站,新增20个国家级和16个省级监测站。

  建宝华山等4大森林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途径,2022年前,我省将继续加强现有大丰麋鹿、盐城珍禽、泗洪洪泽湖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此外,重点建设宜兴龙池山、句容宝华山、连云港云台山、苏州光福等4大森林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针对保护目标制定保护规划与实施方案,建设保护区管护用房并完善管护设施,加强保护对象的科学研究;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提升自然保护区对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的保护力度。同时,以珍稀濒危、极小种群野生动物为保护目标,建立自然保护小区。记者倪敏

编辑: 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