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马拉松”变“百米跑”

16.05.2015  11:43

  优化发展环境,着眼点是“办成”和“办好”——

  新华报业网讯 扬州市委、市政府近日召开“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领导小组会议”,通报了本年度“马上就办”企业投诉典型案例。该市去年初出台旨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二号文件”,一年来,在解决企业“知情难诉求难”“负担重干扰多”“办事难审批慢”等问题上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机制。

  一个投诉掀起一个部门的整改风暴

  在“优化办”通报的案例中,记者注意到,往往一个简单的投诉最后竟能掀起一个部门的整改。

  2014年11月,一宾馆投诉反映,所在区公安分局收取特种行业从业人员培训费用不规范,随意界定培训人数。该市优化办接诉后迅速协同相关部门调查,今年1月该分局《自查自纠报告》在市公安局内部通报。很快,市公安局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对市局及城区公安机关治安、交警、网安部门和基层派出所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的涉企收费情况全面展开专项检查。从4月中旬起,又再接再厉在全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破解部署推进难、制度执行难、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等问题。

  一位发廊老板反映,所在区疾控中心存在多收费少服务等问题,该市卫生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迅速部署涉企收费自查自纠,通过两个月的自查自纠、整改立制、监督检查等三个阶段的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动相关问题的整改。

  扬州市常务副市长丁纯在会上表示:“发现问题难,问题查处难,举一反三更难。马上就办,最终标准是办好办实办长久。企业心里满意了,‘二号文件’才真正落到实处。

  568项处罚权细化成4662项细则

  扬州“二号文件”落地一年,行政部门普遍感觉落实难,对此,市委书记谢正义说:“难就难在隐性权利舍不得放手,部门利益不愿意切断。但难题再多也要痛下决心,要真正做到令行禁止,马上就办,不猛药去疴,二号文件就是一纸空文。

  扬州早在去年4月份就向全社会公布了行政机关服务、权力、收费和职责“四份清单”,并设立“扬州企业服务网”,所有执法人员详细资料及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书均公示在网上,可查可看可比对,让权力告别“朦胧美”。同时,拆除部门利益“围挡”。一方面向社会购买服务,减少权力寻租空间;另一方面逐步剥离“红顶”中介。

  “二号文件”明确要求认证审查评估等中介服务,每个项目都必须有3家以上机构参与竞争。在此要求下,去年一年,该市环评能评等8个领域的中介机构完成脱钩。但脱钩后行政部门与中介机构依然实行捆绑考核。扬州城建局向企业公布了全省24家施工图审查机构名录及联系方式,为促进这些中介机构提升服务水准,城建局根据这些中介机构的服务表现设立了绿蓝黄红信用等级,这种看得见的口碑使得中介机构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引入竞争机制后,一些更优秀的中介机构获得了市场机会。据介绍,现在中介机构服务时效缩短了30%,收费还降低了20%。

  为了将权力关进笼子里,“二号文件”还要求各部门对自由裁量权作细化规定。结果该市城建局的处罚细化让市优化办副主任徐宏宇很吃惊,“568项处罚权细化成了4662项,几乎所有违规都能找到明确的处罚额度,再没有以前那么大的弹性,厚厚几十页的图表就像一个个栅栏,关住了权力任性的空间。

  串联改并联301个审批日减至68个

  去年12月28日,年产10万台江淮汽车扬州新基地正式落成投产,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0万辆皮卡及SUB的生产能力,年可新增销售60至80亿元。然而这样一个大项目当年差点就黄了。早在2012年9月4日,因该项目推进迟缓,市委书记谢正义亲自率队登门拜访安徽江淮客车,方知因项目审批太慢导致投资商心灰意冷。回来后,谢正义即要求几个审批部门合署办公,提出要变分兵把关为合力帮助、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变被动审查为主动服务,最终使得项目顺利落地。这之后,并联审批逐渐成为扬州服务重大项目的审批常态。扬州也在此基础上酝酿出台了“二号文件”。

  扬州市政务办业务处处长赵祝安告诉记者,今年刚创了一个审批速度“新纪录”:“仪征市行政服务中心今年为总投资12亿元的国泰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新项目实施了并联审批。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01(串联)个工作日,压缩到68个工作日,提速率达77.4%。”该市还试行重大项目容缺受理、模拟审批、形式审查制等多种方式,解决企业“办事繁审批慢”的问题。

  “马上就办”的高效率带来投资新高潮。今年1至3月份,该市新签约重大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240.33亿元;新开工重大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108.29亿元;新竣工投产重大项目18个,实际投资126.74亿元。

  今年初,二号文件进一步深化了各项规定。以市民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区域所有事”,并逐步实现“同城通办”,成为“二号文件”的核心内容。谢正义说:“马上就办,关键就是讲效率,着力点是‘办’,着眼点是‘办成’和‘办好!’

  本报记者汪 滢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