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首次举行“双盲”应急拉练 地震监控能力达ML2.0级

14.05.2015  11:23

      灾情”就是命令!5月12日下午,模拟扬州市某地发生破坏性地震后,18支应急救援队伍、30余台救援车辆和各种装备、200余名队员,从四面八方赶到了“灾区”国防园,最快的只用了10分钟。

      行动:“双盲”应急拉练

      救援队最快10分钟到“灾区”

      昨天是全国第7个“5·12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减灾,依法应对”。为检验全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水平,扬州市应急办模拟该市某地发生破坏性地震,市应急指挥中心接警后,立即指令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赶至现场抢险救援的情境,组织开展了此次应急拉练活动。

        本次拉练活动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实际处置流程,以“灾情”为命令,迅速集结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是我市依托消防支队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以来,首次组织的“不定点、不定时”双盲拉练。

      “灾情”就是命令!18支应急救援队伍、30余台救援车辆和各种装备、200余名队员,从四面八方赶到了“灾区”国防园,最快的只用10分钟就到了“灾区”现场。

      【背景】

      应急救援队伍是确保突发事件有效处置的关键所在。2010年以来,我市顺利完成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任务,初步形成了三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在实际救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盘点:近年自然灾害不多

      主要是水旱灾害,规模不大

      4月28日,扬州市江都区长青农化发生爆燃;5月5日,宝应县发生2.4级地震。自然灾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就在我们身边。

      扬州市应急办负责人以今年一季度为例:一季度霾、大雾、冷空气(寒潮)、大雪、雷电等灾害性天气频发。1月下旬、2月中旬,连续多日出现雾霾天气;先后有3次较强冷空气的影响;1月底,全市普降大雪, 局部暴雪,给人们生活生产和交通运输带来一定影响。

      根据该市气象部门预测,受厄尔尼诺影响,今年二季度扬州市自然灾害可能呈多发趋势,不排除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可能,强对流天气(雷电、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暴雨、大雾、霾等是影响该市的主要灾害因素。梅雨期间,连续强降水将可能导致局部地区发生内涝。受持续阴雨和强降水影响,可能引发局部地区道路塌陷等地质灾害。

      【背景】

      扬州市民政局双救处负责人根据多年统计认为,近年该市自然灾害不多,除了2012年7月20日晚8时11分许,高邮市、宝应县交界发生4.9级地震,并无大灾,主要是水旱灾害。正常自然灾害主要是龙卷风、强降雨、冰雹、大雾、雾霾、雷电等,但规模都不大,造成的损失也相对较小。

      监控:建成立体地震监测网

      全市地震监控能力达ML2.0级

      在“防灾减灾日”,地震最令人关注。

      近两年,扬州市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实施意见》,将抗震设防许可列入了扬州市基建程序的前置审批,作为工程项目立项的前提必备条件之一,并明确了流程,同时参与竣工验收。在管理过程中,窗口人员在审批过程中明确提出对安评结果的使用要求,并讲解每年的抽查制度,对需要提供的抗震设计图纸、设计计算书等材料提前告知,并在出具的审批意见中明确提出“确保该结果在抗震设计中得到使用”的要求。

      3年来,扬州市先后完成了仪征市铜山地震台强震台仪器架设和摆房的基础设施改造、宝应台模拟电磁波观测项目的搬迁、江都区小纪镇小纪观测站水井数字化仪器的架设和调试。目前,全市立体地震监测网络已形成,全市范围内地震监控能力达到ML2.0级,这是目前精度最准、震级最小的监测。

      目前,该市地震基础设施日趋完备,观测手段布局日益完善,形成以城区为中心,辐射县(市、区)及周边地区的数字化地震台观测网络。全市现有测震、地下流体、电磁波观测、地电和形变等多种观测手段,前兆台网观测密度达到1.5台项每千平方公里,地震速报能力能够做到10分钟内速报地震三要素。

      【背景】

      扬州市已拥有国家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5.5万平方米,能够满足2.5万人居住30天以上,再加上扬大附中东部分校、南门遗址广场、宋夹城遗址公园、体育公园、科技学院5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以及16处市级、区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总共可容纳近百万人避难。

      【长见识】

      人没感觉的小震也能监测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个量,ML表示里氏震级。扬州市地震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李凤如表示,在扬州,发生ML2.0级以上的地震都可以实时监测,即使人没有感觉到的小震也能捕捉得到。

      12日下午,渡江桥附近有人打电话说房屋震动,窗户摇晃;扬州市地震局工作人员马上否定,因为台网未能监测到。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