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阳部署扬州经济工作 推进重大城建项目决战决胜

20.07.2015  15:28

  中国江苏网7月20日讯 昨日上午,中共扬州市六届九次全委会议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民阳着重就全市经济工作发言。他回顾了扬州市今年上半年经济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就做好下半年工作,针对更有质量效益的发展、群众得更多的实惠,做了部署和动员。

  把握三条主线

  主线一

  立足两个五年承上启下的重要时点来谋划

  做好下半年工作,既事关今年工作的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也事关明年工作的基础、“十三五”规划的开局。

  一方面,要把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二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作为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准确研判扬州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围绕“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要求,按照市委“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扬州”的战略决策,深入研究下一个五年我市在转型发展中的特色优势和具体举措,重点调研好市委对编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九个方面的重大课题。

  主线二

  置身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来考量

  把握和适应新常态既要有新心态,更要有新作为。我们既要以中高速的经济增长稳住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也要以中高端的发展水平提升创新转型的“含金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主线三

  紧扣当前扬州工作实际来着力

  突出以生态文明倒逼经济转型,以民生需求倒逼经济增长,以更有质量效益的增长倒逼可持续发展。

  具体做好六件事

  加快转型升级

  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发展

  -强化创新驱动

  下半年,要继续深入推进“科教合作新长征”和“科技产业合作远征计划”,产学研合作项目再增100项以上;加大人才“6+1”政策的落实力度,通过事业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扩大技术入股和期权确定等方式,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扬创新创业;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500项以上,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

  -优化产业支撑

  以开票销售和入库税收为重点,提高五大千亿产业尤其是船舶、新能源新光源的订单量,加快工信部产品目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稳步推进产业增产增效。

  以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为重点,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加快推动数控机床、专用设备等企业开发智能化装备产品,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积极探索互联网增值新模式。

  以高投入与高增长为重点,提高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半年,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3%以上,其中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到7.5%,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速不低于50%。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着力抓好秋粮生产,夺取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建设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和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不低于20%。

  -释放改革活力

  继续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工作;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推广运用PPP模式,组织实施好列入国家首批PPP项目库的5个项目;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扩大“先照后证”项目范围。

  -坚持绿色发展

  加快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市创建,制定出台生态红线规划、管控办法和补偿政策,让绿色成为我们城市发展的持久力和竞争力,成为市民的生态财富和永续福利。

  强化项目建设

  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加快在建项目投产达效

  全力加快126个在建工业重大项目早日竣工投产,今年上半年新竣工的48个产业项目尽快释放产能,以及近3年竣工的65个重大工业项目和69个重大技改项目达产达效。

  -大力推进入“”项目定点招商

  目前,台湾、日韩、香港新加坡和央企“四大招商”活动项目库共入库项目270个,已落户43个;对接上海共入库项目63个,已落户29个;今年“烟花三月”节协议外资2000万美元以上签约项目53个,其中已注册项目13个。下半年,一方面要围绕“库存”项目加大跟踪落实力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入库项目储备,精心组织好上海拜访考察、名企扬州行等活动。

  -重视优质项目链式发展

  对于重大项目、自主创新型项目、成熟型项目,要围绕产业链、技术链、供应链、市场链等强化延伸拓展,力争落地一个优质项目,能同步引进一个研发中心、一支专业团队、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一批产品供应商。

  突出服务企业

  做优做强市场主体

  -做大增量

  三季度起,要逐月改变我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下滑的局面。重点抓住年初排定的560个500万元以上的工业新增长点,465个1000万元以上服务业增长点,强化融资、用工、用电等要素协调服务,尽快形成新的产能。

  -做优存量

  下半年要出台更大力度实施技术改造推进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意见,抓好重点技改项目有关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等专题试点示范观摩活动。

  -做活变量

  要继续大力推进企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引导企业上市或在“新三板”等场外市场挂牌融资,通过股份股权、兼并重组等手段实现裂变式发展。

  -做好减量

  重点对全市“百强”负增长企业和规上亏损企业逐一排查,分析原因,精准施策,责任到人,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止滑扭亏。

  推进载体打造

  全面提升发展承载力和竞争力

  -推动开发园区提标升级

  加快出口加工区争创国家级综保区、扬州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积极推动中外园区跨境合作共建,年底有实质性进展2家以上。确保各省级以上开发区分别落户上海、苏南亿元以上转移项目3个以上。争取建成1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工业集中区,市生态工业园占比超过20%。

  -引进培育功能性载体

  引进建设各类检测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特别是招引世界500强企业、央企、知名高校在扬设立分支机构、创新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等。当前,重点是着力推进国家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中心等“三大中心”建设。

  -充分发挥各类综合体特色优势

  优化提升商业综合体发展层次和质态,统筹协调规划布局、业态发展和配套需求;加快制定实施科技综合体三年建设计划,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实行错位发展;着力打造广陵新城创谷、扬州创新驿站、微软创新中心等一批示范性“众创空间”,为创客提供众创、众筹、众包有效衔接的新型创业孵化器。

  -推进生态中心和旅游度假区建设

  以全市9个生态中心和7个旅游度假区建设为突破口,发挥生态与旅游的叠加效应。对兼有旅游度假区功能的生态中心,要加快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确保年底前投入使用。

  筹划2500周年城庆

  推进城市建设和民生工作取得新进展

  -突出城市品质提升,推进重大城建项目决战决胜

  以“9·29”为时间节点,加快推进100项城庆工程建设,抓好新万福路和万福大桥、市民中心和科技馆、廖家沟中央生态公园等政府主导的30项工程,保质保量、按时按点完成。

  -围绕彰显扬州文化特色,进一步丰富城庆内涵

  推进蜀冈自然生态修复和历史风貌恢复、非遗集聚区打造、东部市民图书馆建设等一批文化标志性工程,继续推进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举办好中外丝路城市美食文化交流扬州活动周等活动。

  -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

  继续紧盯357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不放松,并在常态化、制度化上取得新突破。

  -紧扣市民的获得感、满意度,推动民生幸福与城庆影响双丰收

  对群众关注度高的治水与治气、就业与收入、教育与医疗、保障与养老等方面,要按已明确的政策和要求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以民生的进一步改善为城庆营造更加祥和的氛围。

  坚持底线思维

  统筹兼顾做好各项安全维稳工作

  -未雨绸缪防范经济运行风险

  在当前形势下,化解风险就是稳定增长。要综合运用应急转贷、循环贷款、协商救助等多种手段,努力化解企业融资困难。

  -警钟长鸣抓好安全生产

  -高度重视防汛防旱工作

  七八月是高温季节也是台风的多发期,加上当前长江仍持续较大流量行洪,各地各部门要继续保持高度戒备,做好防汛防旱各项准备,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深入推进平安扬州、法治扬州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下半年四大利好影响你我

  A人才利好

  产学研合作项目

  再增100项以上

  加大人才“6+1”政策的落实力度,通过事业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扩大技术入股和期权确定等方式,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扬创新创业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B企业利好

  重点抓住年初排定

  560个500

  万元以上的工业新增长点

  465个1000万元

  以上服务业增长点

  尽快形成新的产能

  ●出台更大力度实施技术改造推进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意见

  ●引导企业上市或在“新三板”等场外市场挂牌融资

  ●重点对全市“百强”负增长企业和规上亏损企业逐一排查,分析原因,精准施策,责任到人,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止滑扭亏

  ●引进建设各类检测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着力推进国家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中心等“三大中心”建设

  C创业利好

  着力打造广陵新城创谷、扬州创新驿站、微软创新中心等一批示范性“众创空间”,为创客提供众创、众筹、众包有效衔接的新型创业孵化器。

  D民生利好

  以“9·29”为时间节点,加快推进100项城庆工程建设,抓好新万福路和万福大桥、市民中心和科技馆、廖家沟中央生态公园等政府主导的30项工程,保质保量、按时按点完成。

  推进蜀冈自然生态修复和历史风貌恢复、非遗集聚区打造、东部市民图书馆建设等一批文化标志性工程

  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对治水与治气、就业与收入、教育与医疗、保障与养老等方面,要按已明确的政策和要求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记者孙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