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消防后勤保障转向“实战化”

11.01.2016  08:42

  近年来,扬州市公安消防支队以构建新型保障体系为切入点,立足滚动化增长、科学化配置、项目化发展,着力构建经费、装备、基建“三大保障体系”,积极推动服务型、机关型后勤工作向实战化后勤转型。

  滚动化增长,构建实战经费保障体系

  扬州消防支队贴近部队实情,面向实战需求,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在经费保障水平提升、装备结构转型、战勤保障体系建设、站点完善布设等方面下功夫,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根据“十三五”消防规划发展思路,扬州支队及早谋划,制定出第一个装备建设“三年滚动预算”,结合社会面火灾防控形势发展,规划制定第二个装备建设“三年滚动预算”,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向,为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基础。

  科学化配置,构建实战装备保障体系

  为了推进装备建设快速发展,扬州消防支队瞄准地区主要灾害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配备,提升装备器材战斗力和统型率。先后购置了进口消防车3辆、常规消防车12辆,更新、淘汰了器材装备1.8万余套(件)。

  支队推动落实“装备建设三年规划”,筹划投入7500万元,一次性购置26辆进口消防车和城市主战车配备各执勤中队。针对古城、隧道、化工园区等区域作战特点,分别购置远程供水泵组以及特种车辆配备辖区中队,提高装备配备实战化水平。

  此外,扬州支队结合战勤保障大队升级改造,打造集水力性能测试、物资仓储、修理车间、执勤中队为一体的战勤保障功能区,自主开展装备巡检、油料供给、车辆维修等工作,实现“平时主动出击,战时遂行出动”。

  项目化发展,构建实战基建保障体系

  按照城市发展规划,扬州消防支队对培训基地模拟训练设施进行完善。新建、搬迁营房2座,开工建设消防车水力性能测试、广陵新城消防站、培训基地模拟训练塔3个新建项目,同步推进广陵路消防站和邗沟路消防站改扩建、公寓房、高层专业救援消防站、江都第二消防站、宝应第二消防站新建工程等6个项目。截至目前已投入4000余万元,对全市执勤中队进行正规化改造。

  扬州支队建立健全了消防水源管理工作机制,编制市政消火栓建设年度实施计划,新建、补建830具市政消火栓;在宝应县试点启动“村村通”消火栓工程,加快推进乡镇、农村消防水源与城区市政消火栓建设步伐,力争实现消防水网的全面覆盖。此外,利用江河、湖泊、海洋等天然水源,建设引水设施,在明清古城附近新建2个消防取水码头,并在古城区设置38个公共消防设施配置点,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本报通讯员张小军本报记者施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