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日报》报道:今夏,农民可宽心卖粮了

17.06.2016  20:46

 

 

目前我市夏粮收购仓容已近60万吨

——今夏,农民可宽心卖粮了

 

经过多渠道拓展,截至目前,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夏粮收购可用仓容近60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已争取84个库点,30多万吨仓容纳入最低价收购库点,目前已全部投入托市收购。

受国际粮价下行、国内连年增产、市场需求不旺、政策性粮食库存高企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初我市国有粮食企业仓容爆满,面临夏粮收购无仓可用的严峻形势。对此,全市粮食部门未雨绸缪,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增加仓容。通过争取省、市、县财政补贴加快最低价粮食拍卖,亏损让利销售商品粮、提前轮出地方储备、集并移库等方式增加可用空仓容12万吨;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跟踪督促建设进度,克服连续阴雨天气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增加新建仓容、临时收储设施14万吨;通过逐乡排查粮食加工企业和工业企业闲置仓容等方式,租用社会仓容25万吨;积极争取跨省移库计划5.4万吨,占全省跨省移库45万吨计划总量的12%。

目前的总仓容近60万吨,后续视需求状况还将腾出部分仓容,申报纳入最低价收购库点。从全市状况看,总体上夏粮收购仓容紧张的矛盾已基本得到解决,可以满足农民交售符合质量标准粮食的需求。”市粮食局有关专家指出,当前正值夏粮收购高峰期,由于受去年小麦播种期推迟和后期连续阴雨天气的影响,小麦成熟期和收割期明显推迟,农民售粮高度集中,加之前期受一些不实信息和谣言的影响,部分地区农民出现恐慌情绪。

专家表示,目前夏粮收购的主要矛盾正由仓容不足的矛盾转化为粮食质量不达标、难以进入托市收购的矛盾。对此,粮食部门建议种粮农民充分利用近期晴好天气,抓紧抢收抢晒,去水除杂,便于保管,防止因小麦发热、霉变造成二次损失。对超标不严重的小麦,通过整晒、除杂等方式使粮食达到收购质量标准,增加种粮收益。

对于不符合最低价收购质量标准的粮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寻找销路,高邮、江都等县(市、区)粮食局目前已与广东、宜兴等多家用粮企业落实收购协议14万吨;同时充分发挥销售网络多的优势,积极落实销路,争取采用边购边销、即购即销;对于暂时没有落实销路的粮食,要求各各县(市、区)粮食部门在各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照“群众自愿、协议收购、二次结算”的原则,积极入市收购。根据市场状况制定合理的基础收购价格,农民自愿与粮食收储企业签订协议,由企业组织收购,专仓存储,及早帮助销售,销售出库后,企业按照保本的原则,与农民进行二次结算。

据介绍,目前各县(市、区)国有粮食企业已全面介入市场化收购,落实了收购贷款资金、明确了收购价格,全市已准备的仓容可以敞开收购符合质量标准的粮食,且最低价收购政策执行截止日期为2016年9月30日,这相当于给所有种粮农户吃上了一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