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多措并举防治小麦纹枯病

16.03.2017  15:36
        去冬小麦播种量大,感病品种比例高,加之开春以来田间墒情好,近期小麦纹枯病病情上升较快。3月中旬初调查,扬州市病株率平均3.8%,高的田块达40%以上,随着小麦苗情转化升级,田间郁闭程度增大,纹枯病将迅速进入水平扩展阶段。各地将加强病害监测预警,及时开展分类指导防治,确保将纹枯病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一、防治技术
        小麦纹枯病防控,应立足“抓田管、选好药,提前防、交替用”的防控策略,抓住防控关键适期,精准用药,科学防治。
        1、农业措施。加强田间管理,进行清沟理墒、杂草防除,增加植株抗逆性,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2、化学防治。(1)防治对象:所有麦田,其中以纹枯病重的田块、往年重发地区等为重点。(2)防治适期:3月中下旬,重病田在第一次用药7-10天后,要开展第二次防治。(3)防治指标:病株率达5%以上的田块要及时用药防治,去年重发田块要全面普治。(4)防治药剂:可选用井冈霉素、己唑醇、氟环唑单剂或复配剂等。要用足药量、水量,每亩兑水60-70公斤,对准麦苗基部粗喷雾。小麦拔节前后用三唑类药剂,可以兼防白粉病。(5)注意事项:三唑类药剂根据推荐剂量使用,避免强降温天气,以免造成小麦药害。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监测预警。要根据测报规范要求,认真做好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准确掌握病情发生发展动态,增强决策预见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防治技术指导意见。
        2、强化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12316、农信通等渠道,全方位宣传发动,提高防治信息到位率;要鼓励引导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病害统防统治。
        3、强化服务指导。防治关键时期,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分类指导,特别要重点加强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努力提升病害防治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