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出台麦油苗情及春季田管意见

17.02.2017  15:32
        一、当前苗情及存在问题
        当前扬州市麦油苗情总体表现为,小麦是近几年最差的一年,油菜略好于去年。虽然去年暖冬气候有利于小麦的生长,但由于冬前小麦苗情基础太差,当前小麦苗情总体并不理想,突出表现为弱小苗面积大。据最近苗情调查统计,扬州市小麦平均叶龄4叶左右,比去年少0.6叶,比常年少1.2叶;单株带蘖0.7个,比去年少0.4个,比常年少1.0个;亩均总茎蘖40万左右,比去年少6万左右,比常年少10万左右。一二类苗占小麦面积的32%,比去年低29个百分点。叶龄在3叶左右的三类弱小苗占小麦面积的三分之二。扬州市36万亩油菜平均叶龄17.8叶,其中绿叶数10.5张,一二类苗面积31万亩,略好于去年。
        当前扬州市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苗情的不平衡性大。适期播种(11月8日前后)小麦叶龄已达6叶左右,12月初播种的4叶左右,过晚播种(12月10日以后)的田块只有3叶左右;二是断垄缺苗现象普遍。去年秋播因粗耕烂种、稻秸秆还田不匀以及播后未及时镇压等原因,导致露籽苗、吊根苗、断垄缺苗现象普遍,存在倒春寒冻害及后期倒伏危险;三是草害较为严重。因播种较迟,未能及时进行秋季化除,草害威胁大;四是沟系严重不配套。因大部分小麦是在雨隙中抢播,土壤湿度大,未能及时开沟,即使已开沟但标准不高,加之去冬冻融,许多沟系淤塞,存在渍害威胁。
        二、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当前,麦油已进入返青快速生长期,正是构建合理群体、搭建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因此,各地要围绕促苗情转化,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措施的落实:
        1、因苗施肥促转化。对于偏迟播种弱苗小苗、群体不足的田块,应及时追施苗肥,亩用尿素10kg;对于脱力落黄的田块,应巧施平衡肥,亩用尿素4-5kg;对于正常生长的田块,要严格控制施用返青肥,为重施小麦拔节孕穗肥创造条件。
        2、适时镇压促壮苗。当前小麦生长已进入返青期,是镇压的最后时机。烂耕烂种一方面导致土块架空,另一方面小麦露籽较多,经过冻融,土块松塌,根系外露。镇压能使根土密接,增强根系肥水吸收能力,提高抗倒、抗倒春寒能力。对于旺长田块,镇压具有控旺促壮作用。目前土壤墒情适宜,是镇压的最好时机,各地要抓住季节,千方百计利用一切机械全面镇压一交。
        3、清沟理墒防渍害。俗话说“尺麦怕寸雨”。今年扬州市小麦田间沟系普遍不配套,排水降渍能力差,是小麦夺取丰收的主要障碍。对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把清沟理墒作为当前春季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于去年抢播未开沟的田块,要立即进行机开墒,板茬免耕播种的田块,要加大开沟密度,以墒宽2.0m为宜;对于已开沟但沟系不配套的田块,要人工加工疏通内外三沟,达到“深、密、通”要求,防止连续阴雨形成严重渍害。
        4、适时化除防草害。今年扬州市小麦草害普遍严重,各地要高度重视。随着气温回升,春季化除已成当务之急。各地要根据天气预报,掌握日均温稳定在5℃以上且保持一周时进行化除,防止因温度较低或起伏较大造成药害。对于化除药剂的选择,要根据草相,有针对性地选择安全高效除草剂。此外,要密切关注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时预测预报防治。
        5、休耕田块早准备。去年,扬州市部分县(市)围绕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部分田块进行了休耕。此外,扬州市丘陵山区去年秋播遭遇连阴雨,部分田块小麦无法播种而休耕。针对休耕田块,各地要及早准备,利用农闲季节,耕翻晒垡,培肥地力,及早做好水稻种植准备,争取休耕田块早播早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力争秋熟高产。有条件地区可播种早春蔬菜,增加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