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做强三大载体打造法治文化民心工程

24.01.2017  15:34

七五”普法以来,扬州市司法局以法治文化精神为引领,融合扬城地方特色,积极传递法治力量。2017年,该局将继续利用已建成的法治文化阵地、通讯工具、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等普法载体,打造法治文化民心工程,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渗透和辐射作用,提升市民法治获得感。

一是完善阵地载体的建管机制。重点开展“一馆一中心一长廊”建设,对市法治文化体验馆进行升级改造,使之成为全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体验新平台;建成市级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形成集法治宣讲培训、法治需求收集和分析研判、法治文化产品研发供给、法治宣传云数据中心以及普法社会组织孵化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实战平台;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治文化长廊。同时,探索制定《扬州市法治文化阵地建管机制指导意见》,实现管理人员、管护经费、运行机制、活动引领的“四落实”,提高各类法治文化阵地利用率。

二是提升法治元素与文化载体的融合度。将文化阵地与普法阵地、文化图书与法制图书、文化学习与普法学习、文化活动与普法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大力实施法治文化“四入行动”,即“著名景点嵌入行动、繁荣街区融入行动、乡镇村庄纳入行动、村(社区)注入行动”,不断增强法治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是增强互联网载体的交互性。邀请相关专家召开全市“互联网+法治宣传”座谈会,目标打造新媒体普法“扬州模式”。一方面用好用活微博、微信、手机app等载体,通过开展法治文化作品网络展播、“随手拍”法治图片评比、游戏冲关等方式将法律知识趣味化,让最广大的网民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另一方面积极构建法治文化传播“三屏联动”新模式,整合电视、电脑、手机三大载体中的各项法治文化资源,推出的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于一体的“法治文化阵地网络游”等普法宣传产品,与网民实现在线直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