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将用"天地空"区分霾源 重污染天对症下药
大气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数据,为发布预警给予数据支撑;超级灰霾站找出雾霾成因,“对症”整治污染源……扬州城除了这些大气监测措施,是否还有新式“武器”呢?近日,扬州市环境监测站对外公布了“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扬州市成为全国首个提出这一创新监测体系的城市,目前也拥有完整的方案,获得环保部和省环保厅的高度评价。
什么是“天空地”?
天上卫星、空中无人机、地面监测站
市民对“天空地”可能会感觉陌生,到底什么是“天空地”呢?“天”是利用各种卫星提供的数据筛查环境事件,发现环境问题存在的可能性;“空”主要是用无人机遥感确认环境事件;“地”是在地面采用多种监测手段,实现精细化的综合监测。
扬州市环境监测站相关负责人孙小平介绍说,首先,国家拥有包括环境卫星在内的各种业务的遥感卫星,可以提供大量遥感数据,针对各种环境问题进行大尺度的实时监测。“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从这些卫星上获得有用的数据。”孙小平表示,充分利用各种卫星遥感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解译,从而全面监测各种环境质量。
其次,扬州市可用无人机搭载的各种传感器对各种环境进行监测,例如可以搭载高光谱探测器对水体的叶绿素等富营养化指标进行大范围的遥感监测。“无人机”低空飞行还可以帮助我们查清扬州灰霾到底有多少是外地输送来的,有多少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有多少是工业排放出来的,如此一来,扬州就可以在重污染天气时“对症”加大整治,效果更加明显。
无人机监测可以做什么?
相当于“眼睛”,时刻监测环境
孙小平重点讲解了无人机环境遥感监测,那么无人机监测可以做什么呢?无人机是一个运载传感器的平台,其核心就是搭载特定的传感器。“我们提出无人机遥感监测最初是围绕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安全这个中心任务来开展的。无论是卫星还是无人机,最终目的不是顺利上天,而是完成某项监测任务。这样就需要搭载能完成任务的设备,这个设备就叫做任务载荷。对于无人机环境遥感监测而言,任务载荷就是特定的传感器。”孙小平告诉记者。无人机只是一个运载传感器的平台,其核心就是搭载的设备,我们习惯地称呼这些设备为‘眼睛’,我要去看什么,要去发现什么,都需要这些‘眼睛’来完成。”孙小平告诉记者。
“之前我们用无人机做过演示实验,在江都水源区和高邮新民滩两个地点开展,并发现了至少两艘船舶的燃油泄漏航迹。新民滩发现的4处废水排放口也是手抛机搭载热红外相机在夜间遥感监视时发现的。”
航空遥感监测好在哪里?
更加精细化,掌握环境的整体状况
传统监测往往是“瞎子摸象”,对样品的分析能做到很精准,但对环境整体状况却未必能准确描述和掌握,所以需要航空遥感。相对于卫星遥感,无人机航空遥感更适合精细化的遥感监测,适合单体环境事件和地方层面、局部区域的遥感监测需求。
“就环境监测而言,我们希望环境问题的演化或者变动,都能在我们的监视范围之内。传统环境监测是着重于发现污染成分和环境因子的变动,但是有比较大的局限,一是效率比较低,比如传统的水环境监测,从规划论证监测点,到现场取样,再到实验室进行样品处理,做各种指标的分析,到最后形成监测报告,会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时空覆盖不够。从时间上来说,正是由于周期较长,所以难以做到密集频次的覆盖。而环境的变化往往随机性很强,难以捕捉到污染问题。从空间上来说,针对体量比较大的环境系统,一些环境指标的差异非常巨大,而我们只是取了一个或少数几个样品,这些样本并不能代表整体环境状况。”孙小平告诉记者。( 陈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