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大力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

04.03.2015  12:09

  多年来,扬州大学不断深化实践育人,积极探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不断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将创新型人才培养贯穿于教学、育人的全过程,让大部分学生都能成为创新实践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所有学生大一期间可以结合个人兴趣和学习能力申请转专业,学校分层次、分类别单独开设实验课程,实验室全员全天候开放,设立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实践活动。着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学生可通过“开放实验教学网络预约系统”“实验教学开放管理系统”“自主创新性学习系统”“实验虚拟仿真系统”等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到创新实践中来,并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中多次获得佳绩。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每年拨款50万元成立“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并结合国家、省和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协同构建“三级项目联动机制”。10年来,该校共有3500多个项目获得校内基金资助,有352项创新训练项目获得省级资助,178项获得国家级资助。去年10月底,“大学生创业苗圃”顺利建成。此外,学校还与多地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学生实习就业创业实践基地。
  学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包括玻璃加工、稻草造纸、陶艺制作、葡萄酒酿造、自行车拆装、水泵安装等,超强的趣味性、交叉性和实践性,加上所修学分可换算成课程学分的“优惠”,每年都吸引大批学生报名“疯抢”。着力打通“第二课堂”(校内实习实践课堂)与“第三课堂”(校外社会实践课堂),把知识、素质、能力教育纳入总培养方案,围绕学生的专业教育与素质拓展,全面推进研究性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联动互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较早地从“校园人”成长为“社会人”。试行本科生毕业论文双导师制,鼓励毕业生把论文写在广袤的田野上,写在轰鸣的车间里。这些“专业化”“菜单式”和“项目制”的创新实践活动,极大助推了三大课堂的耦合联动,课堂内外,校内校外,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四溅”,创新实践“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