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地名掌故》问世 见证城市文脉传承

08.01.2015  13:05

      今年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历经沧桑而流传下来的老地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凝结了一代代扬州人的生命记忆,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7日,由扬州市民政局和扬州市政协文史委组织众多专家学者潜心钩沉典籍史料,寻访城市历史遗存,编辑的《扬州地名掌故》一书正式面世,向扬州城庆2500周年献礼,这是扬州市行政区划范围内第一本正式出版成册的地名文化类书籍。

      据扬州市政协方晓伟介绍,该书共分市镇街巷、山川津梁、园林古迹、名人故居和宗教胜迹五个部分,收入地名掌故近500条。所记地名掌故,依据知名度的高低,保护和开发价值的大小和掌握资料的多寡,或详或简,或长或短,不拘一格,并将名胜古迹与趣闻掌故相结合,集历史、文化、旅游为一体,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资料性于一炉,史料翔实、内涵丰富、可读性强,既为人们研究扬州、了解扬州、感知扬州增添了一份生动素材,为广大文史研究者、文艺创作者、外宣工作者、旅游工作者提供了权威参考,也为扬州中小学校开展乡土教育,激发学生“爱我扬州、兴我扬州”之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教材。

      “一个地名就是一段乡愁。作为写在扬州大地上的历史,这些地名,不仅仅是一个个地理坐标,更是一段段耐人寻味的乡愁记忆。”扬州市政协常委、市民政局分管地名区划的副局长王振祥感慨道,他说,扬州,作为一座拥有两千五百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每一个地名的来历含义,都从不同角度生动反映了古城的城市精神和人文价值,例如,旌忠巷、双忠祠、史可法路等,因颂扬扬州历史上的守卫城市的英烈而命名;三元巷、正谊巷、太傅街、青莲巷等,系纪念出生于扬州或曾在扬州游历的历代著名文人而命名;南北柳巷、讲经墩、螃蟹巷、黑婆婆巷等,均缘于和该巷有关的劝人向善的民间传说;打铜巷、皮市街等,则记载了扬州人民勤劳勤奋勤勉的精神,等等,不一而足。这一个个见证着城市历史变迁、蕴含着人文积淀的地名,如同镶嵌在扬州古老史册上的珍珠,在扬州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扬州地名掌故》一书的出版,是对扬州地名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尝试,是为普及地名知识而作的新探索。正如该书序言中所言:希望读者在捧到这本书,读到这些地名以及地名背后那些充满生命温度的故事的时候,能够看到历史在闪光,找到我们城市的根与魂;也更加希望古城扬州在诸如此书编撰等添砖加瓦之举的助推下,加快建成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早日跻身“世界名城”之列。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