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二五”农机化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04.02.2016  12:04

  2015年,扬州市农机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发展目标,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打造亮点,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农机化投入创历史新高。2015年各级财政用于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总投入达2.19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1.89亿元,比2014年增加2200万元,增幅13.7%,购机补贴资金首次超亿元,达到1.11亿元,比2014年增加3205万元,增幅41%;市级财政投入1000万元,比2014年增加133万元,增幅15.3%;县级财政投入2020万元,比2014年增加155万元,增幅8.7%。

  ——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大马力、高性能农机具保持高速增长,新增高速插秧机709台,比2014年增加293台,增幅70.4%。新增85马力以上大拖拉机1383台,比2014年增加217台,增幅18.6%。新增自走式喷杆喷雾机69台,比2014年增加41台,增幅146%。新增粮食烘干机212台,与2014年持平。

  ——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水稻机插秧面积231.74万亩,同比增长2%,机插率达79.6%。小麦机(条)播面积123.3万亩,同比增长95.7%,机(条)播率达42.4%。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249.8万亩,还田率85.6%,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172.7万亩,还田率55.2%,同比增长2.7个百分点。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15个,总数达521个;对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的303个农机规模大户进行摸底调查并建立名录。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作业面积占机械化作业总面积的比例达55%,比2014年增长8个百分点。发放跨区作业证3768张,跨区作业总收入6.92亿元,比2014年增加4200万元,增幅6.5%。

  ——农机教育培训有效推进。举办了基层农机人员培训班、农机修理工高级培训班、烘干机培训班。市、县累计培训各类农机人员2.1万人次,比2014年增加0.3万人次,增幅16.6%。举办农机获证奖补培训鉴定班42期,鉴定合格2674人。在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中,高邮市卸甲镇农机手邱红星同志荣获总成绩第五名。举办了第四届扬州市技能状元大赛农机修理工竞赛,这是市政府首次将农机修理工工种纳入全市竞赛范围。

  ——农机安全生产紧抓不放。新注册登记拖拉机2066台,联合收割机1298台,新办驾驶证785人;检验拖拉机18421台,联合收割机6608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综合“三率”管理水平分别达98%、95%。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开展路检路查98次,查处各类违章609起,实施行政处罚473次,排查治理各类农机事故隐患899起,整改率达100%。宝应县创成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

  扬州市农机部门重点抓了六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抓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创建。在全市首选4个试点乡镇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明确了9项创建目标。经全程考核,高邮经济开发区、江都区邵伯镇、宜陵镇达到创建标准,为江苏创建国家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省提供了经验,得到农业部、省局领导的充分肯定。江都区将示范乡镇创建列入区政府对乡镇考核目标,镇与村、村与组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落实工作责任。高邮经济开发区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乘坐式插秧机、大型拖拉机、粮食烘干机的扶持。

  二是抓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培育。把农机大户作为实现农机化的主力军给予重点扶持。召开了全市新型农机主体社会化服务现场观摩会,为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之间搭建交流学习平台;组织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赴淮安、宿迁考察学习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培育、推进社会化服务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实施意见》;协调国土部门帮助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解决设施农用地难题。江都区农机局会同区国土局、区农委出台了《关于规范全区设施(规模)农业项目用地备案工作的通知》,为烘干机库房用地提供了有力保障;扶持200平米以上的农机库20座,扶持拥有三级以上维修资质的农机合作社维修点6个。

  三是抓高效农业机械化推进。按照分类指导、市县联动、重点打造、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新增高效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3个(广陵蔬菜园、仪征茶叶园、高邮花木园),全市高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47%,比2014年增长2个百分点。仪征市立足自身优势,强化创新,运用物联网技术打造现代化的智能茶园,推动茶叶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四是抓农机农艺融合。为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农作物产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犁翻还田技术推广为突破,强化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质效,全市犁翻还田54.3万亩,是2014年的9.87倍。高邮市利用多种形式宣传犁翻还田的技术路线,深受广大农民的认可,犁翻还田面积达到24.5万亩,占全市犁翻总面积的45.1%。

  五是抓部、省级活动承办。全年共承办农业部、省局组织的各类活动11次,是2014年的4倍,其中部级活动3次,既宣传了扬州,又展现了农机化发展的成效。全国农机监理站长窗口服务现场观摩会的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邗江区“便民、利民、惠民”的标准化、规范化农机安全管理模式,得到农业部农机化司有关领导的高度赞赏,为扬州赢得了荣誉。

  六是抓农机队伍建设。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推进机关作风转变。建立了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工作例会制度、集中学习制度、财务监管制度,制定了县(市、区)农机部门和局机关“争先创优”考核办法。按照市委“五可”(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工作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建设一支忠诚担当、清正廉洁的农机队伍。

  2015年扬州农机化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是农机化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从投入上看,“十二五”期间农机化财政总投入达6.7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提高4.25亿元,增幅172.1%。带动农民购机投入11.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6.23亿元,增幅 125.4%。从装备总量上看,农机总动力达263.5万千瓦,比“十一五”末增加40.8万千瓦,增幅18.3%。从农机具结构上看,85马力以上大拖拉机保有量达4165台,是“十一五”末的12.8倍;乘坐式插秧机保有量达2366台,是“十一五”末的11.8倍;粮食烘干机保有量达709台,是“十一五”末的9.1倍;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保有量达337台,实现了“十一五”末零的突破。从综合水平上看,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3.6%,比“十一五”末增长10.6个百分点。高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47%,比“十一五”末增长近30个百分点。水稻机插秧水平达79.6%,比“十一五”末增长24.4个百分点。小麦机(条)播水平达42.4%,比“十一五”末增长35.3个百分点。从经营服务上看,全市年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26.4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7.2亿元,增幅37.5%。农机合作社521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34个,增幅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