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八一”前夕,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命名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扬州再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这是我市连续第七次摘得这一桂冠。
据了解,我市已先后于1994年、1997年、2000年、2003年、2007年和2012年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2012年以来,我市紧扣“七连冠”目标,以更高标准、更新理念、更宽视野,扎实开展新一轮创建活动,扬州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退役士兵培训和双拥基层建设等系列工作,先后得到南京军区、民政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军地合力军民同心,全面提高双拥工作水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把“全国双拥模范城”看作名城建设的重要荣誉,特别是围绕争创“七连冠”目标,市委常委会先后3次专题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具体措施,强调以更强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推动“七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科学统筹合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和部队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政军领导政绩考核范围,严格落实议军(议警)会、双拥和国防教育领导小组会、军地联席会、军政座谈会等制度,研究解决涉及部队建设发展和双拥工作的重大事项。市委、市政府每年下发《全市双拥和国防教育工作要点》,对当年双拥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制定政策保障推进——先后出台《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实施意见》等9份政策法规性文件,保障双拥工作顺利开展。以第十届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区)创建活动为抓手,制定实施支持部队建设、优抚安置等一系列新举措,江都区等5个县(市、区)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城(县、区)。
检查考评扎实推进——每年底组织军地联合工作组,对县(市、区)党政领导履行支持部队建设职责情况进行考评。领导小组对43个军地部门成员单位,逐一明确双拥工作职能,每年组织一次述职,推进双拥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健全机构强势推进——为加大对双拥工作的协调力度,将双拥工作职能划入市政府办公室。双拥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为双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健全办公例会、指导基层工作季会和年终总结会等长效机制,持续发力抓好“七创”工作。
坚持多维拓展,军民深度融合实现新突破
共建能打胜仗的预备役部队。军地联合制定力量建设需求对接机制,出台加强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文件,共建能打胜仗的预备役部队;实施能打胜仗的助推工程,建设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园,支持部队信息化建设,持续做好预备役部队外出驻训的跟进慰问工作。
2013年起,建立驻扬部队立功军人奖励机制,每年对获得一、二、三等功的驻扬部队官兵奖励。把关心新扬州舰建设作为支持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重要抓手,邀请扬州舰领导列席市“两会”,帮助创作扬州舰舰歌、帮建扬州舰图书馆、布置舰文化长廊,赠送扬州舰官兵学习一体机电脑、军乐团器材,赠阅《扬州日报》、帮训扬州舰厨师等。去年9月21日,新扬州舰光荣入列,市委、市政府领导受邀参加入列仪式,生动体现了城舰双方的同呼吸、共命运。
为培育能打胜仗的先进典型,将柳堡“二妹子”民兵班扩建为3个排的民兵连,成建制组织赴相关部队开展信息化装备学训,同步参加联合演练;务强军,培养爱军精武、为战能战胜战的血性强人;固后盾,培养爱国拥军、支持国防事业的精神佳人;促和谐,培养爱岗就业、助推社会建设的岗位能人。
化解热点难点问题,实事拥军共叙鱼水情
关心军人、关心军人家庭就是关心军队、关心国防建设。多年来,我市坚持把推动双拥政策落实、有效解决军地重点、难点问题,作为开展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创建实效的重要标准。
为破解退役军人安置难,2012-2014年,全市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安置全部采取阅档积分、公开选岗、阳光操作的办法,全市接收军转干部359名,100%安排在机关事业单位,实现部队、转退军人和地方政府“三满意”。
创新“学历+技能”培训模式,总结出“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全力推进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工作”经验。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和重点安置对象阅档积分选岗安置经验,先后被民政部、省民政厅向全国和全省推广。
为有效化解随军家属就业难,我市多措并举,通过举办专场招聘活动,为随军家属推荐就业;实施“安心工程”化解优抚政策落实难;落实专项资金做好1-6级残疾军人医疗巡诊和老复员军人短期疗养,规范重点优抚对象“一站式”医疗结算。
为保障高素质兵员征集,全市各级把征集高素质兵员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坚持市、县、乡三级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军地合力破解“当兵冷、征兵难”。2012-2014年,全市征集新兵6000多名,2014年大学生入伍比例达47%,超过省定比例7个百分点,无一责任退兵。
坚持重心下移,“双拥在基层”结硕果
长期以来,我市在双拥创建活动中,始终注重基层工作的落实。2014年,国家和省部署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以来,我市精心拟定方案,科学统筹实施,取得新成效。
培树双拥先进典型,引领创建活动开展。爱献残疾军人、情系双拥对象的江都区双拥办主任陈巧云,荣获民政最高奖——“孺子牛”奖;认养18个烈士爹娘的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李彬,被授予“全国敬老助老突出贡献奖”;20年前获得省拥军模范称号的周宏英,今年“八一”节前再登江苏最美拥军人物榜;支持丈夫服役、自强不息创业的“情系国防好军嫂”柏乃华,以及把爱情献给尿毒症女孩的军分区干休一所干事范荣兴等典型,共同丰富了我市大爱之城的内涵。
推进双拥社会化,提升优抚对象幸福生活指数方面,我市对驻军官兵、随军家属和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优待由“两免八减半”,调整规范为“四免百减半”;在全省首家推进落实优抚对象免费游园、免费乘坐公交优待;全市81处园林、文博等景点对“四军一嫂”(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军人,扬州市区军嫂)提供免费游览服务,市区600多辆公交车对残疾军人免费,办理近千张IC卡为残疾军人乘车提供方便,现役军人免费乘坐途经驻扬部队营区的多条公交线路,全面提升优抚对象的幸福生活指数。
为进一步健全基层双拥工作规范,确保“双拥在基层”活动落地生根。连续24年开展春节期间的双拥月活动,每年新春佳节基层组织坚持为军人军属送上“四个一”(贴一张“光荣人家”,送一封慰问信、一份慰问金和一份年货食品)节礼。通过开展“情系国防好军嫂”、“情系国防好家庭”、十佳“转退军人创业之星”、十佳“军民共建示范对子”等评选活动,始终保持基层创建活力。
坚持为民宗旨,军地共建名城扬州
驻扬部队广大官兵在军分区的牵头协调下,以奉献第二故乡为己任,积极投身扬州经济社会发展,为名城建设做出突出成绩。
2012年以来,驻扬部队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数千人次,出色完成开发圩堰倒塌封堵决口、宝应高邮地震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10余次。每年“4·18”等重大节庆活动期间,军分区主动组织官兵和民兵应急分队配合公安部门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加入扶贫帮困行动。驻扬部队坚持18年资助市“八一”希望小学,累计捐款120多万元。兰州军区扬州干休所老干部捐资万元开设“爱心驿站”服务环卫职工和过往群众;省武警总队医院组织医务人员为贫困地区群众送医送药,无偿提供药品和医疗器械近百万元。
按照省双拥文化建设三大工程的部署安排,紧密结合我市实际,为国防教育筑牢创建根基;在《扬州日报》创办“国防苑”专版,自2004年以来坚持每月一期,努力营造党政军民齐抓共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浓厚氛围;先后建成完善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等60多处教育基地,为增强全民双拥和国防意识提供了便利。
多年来,我市进一步弘扬双拥工作优良传统,军地携手并肩、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