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一座千年古城的民生幸福“升级版”

13.04.2015  17:37

宋夹城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资料图片

  记者 石默然

  中国江苏网4月13日讯 1月4日,扬城各大媒体纷纷浓墨重彩地登载、播发第九批《2014年民生幸福工程完成事项社会公示》。至此,扬州市委、市政府2014年“1号文件”确定的180项民生幸福工程,全部如期完成。家住阳光水岸小区的退休老党员刘文山收集了全年所有项目公示,他说每一期公示自己有时间都会去看看,“政府承诺的事说到做到,老百姓才能信服!

  1月21日,扬州人民又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新年大礼包”: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2015年民生“1号文件”,针对老百姓最为关注、最为迫切、最为现实的问题,部署了8项22条,涉及全市47个部门,共225项民生幸福工程的目标任务。

  2月27日,全省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暨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谢正义代表扬州作典型交流。

  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从2002年至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延续性、系统性、公开性原则,连续14年出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1号文件”,持之以恒地推动扬州的民生幸福工作由“解困民生”,逐步向“普惠民生”、“幸福民生”转变。这14个“1号文件”,绘就了一条不断上扬的“民生幸福曲线”。

   最基本的民生就是最重要的民生。解决基本民生,就是让百姓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鲜空气、有稳定的就业

  2014年12月31日深夜,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扬州数千市民自发涌向文昌广场,参加“迎城庆跨年群众联欢活动”。回望2014年,幸福写在每个人的笑脸上,展望新年,大家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现场,一位叫蒋永庆的摄影爱好者,全神贯注抓拍百姓的幸福笑脸。市委书记谢正义迎上前去,握住蒋永庆的手说:“你送的画册,我看了,用鸟儿的风情,表现扬州的生态,创意很好,谢谢你啊!

  蒋永庆说,这些年,围绕我们老百姓最关注、最期待的热点,扬州狠抓“四个基本民生”,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水干净了、空气好了,城里的鸟儿越来越多了。自己将5年来抓拍到的120多幅候鸟、留鸟照片,汇编成《扬州湿地百鸟风情》画册,市委书记谢正义看到画册清样后,欣然题词——小鸟用翅膀为扬州的生态投了票!

  百姓之所盼,政府之所为。市委书记谢正义说:最基本的民生就是最重要的民生,“要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鲜空气、有稳定的就业”,这一些民生,人人都需要、天天不可少,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民生,也是民生工作的一个底线,是建设幸福扬州的根基。

  最基本的是最重要的,是党委政府最为关切关注的。翻阅14个“1号文件”聚焦民生,我们看到,让百姓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鲜空气、有稳定的就业,这些基本性、保障性的民生始终是党委政府最关切关注的,也是文件中分量最重的组成部分。14年来,围绕基本民生,扬州集中力量办大事,出台了一项项惠及百姓的政策,干成了一件件实打实的实事:

  为了让百姓“喝上干净水”,这几年,扬州先后投入近50亿元,完成铺设供水主干管道1438.18公里,支管网15016公里,“健康之水”覆盖全境、进村入户。2012年底,宝应县、高邮市区域供水实现全覆盖,扬州最北的西安丰镇居民家中也通上了自来水。实现了让城乡居民饮用水“同源同网同质”。至此,扬州在全省第二家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全市460万人民全部喝上了干净的长江水、运河水。农村烧水不再有水垢,农村居民的肠胃病、传染病大幅度减少,结石病也开始下降,而且区域供水实现了“不断水、水量大、压力足”,让农村居民跟城市居民一样可以用上热水器、洗衣机和抽水马桶,极大地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卫生质量。

  为了让百姓“吃上放心菜”,这几年,我们实施“1161菜篮子工程”,让城区100万人口每人每天吃1斤蔬菜,60%产自本地和新增1万亩的蔬菜基地;在各个社区设立近百家平价蔬菜店,开通农产品配送车辆进城“绿色通道”。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1161”菜篮子工程和“115”鲜奶工程,在江都区和广陵区新建2000亩蔬菜生产基地,组织实施粮油、乳、肉、蔬菜等重点品种食品放心工程,让百姓的菜篮子越拎越净、越拎越便捷、越拎越便宜。

  为了让百姓“呼吸上新鲜空气”,这几年,全市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5%用于绿化工程。今年,我市将全面推进县(市、区)10平方公里生态中心建设,全市成片造林2万亩,市区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同时,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工作,确保PM2.5年平均浓度在2014年基础上下降7%,碧水蓝天已经成为城乡居民最大的生态福利。

  为让百姓“有稳定的就业”,这几年,全市加快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打造充分就业城市,全市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每年推荐的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全市城镇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以下。今年,就业问题依然摆在了“1号文件”的开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2.25万人;以创业带动就业,组织创业培训4000人,推介创业项目100个,新建创业孵化基地10个,新建见习基地50家。

  为了让百姓住得安心,扬州将老小区、老街巷、老庄台、老宿舍等“八老”改造作为“十二五”期间民生、城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启了扬州最为系统、投入最大的一项民生实事工程。去年,总投资170多亿元的“八老”改造全面完成。今年,“1号文件”又提出优先满足城镇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需求,在抓好房源筹集的同时不断优化机制,推进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探索试点公共租赁住房租售转换、产权共有机制,满足群众差别化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