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本月发生14次地震 扬城建筑抗震度逐年提高

20.05.2016  18:33

  中国江苏网5月20日讯 全国本月至今发生过14次地震,难道是进入了地震活跃期?昨天,记者从市地震局了解到,我国近期确实出现了地震重叠期,不过只要地球还在运动,就有可能发生地震,不过地震并不可怕,只要做好科学的防护措施,人身财产安全就会得到保障。

  本月全国已发生14次地震

  全国近期频繁发生地震,市地震局官网数据显示,本月至今全国(含台湾)共发生了14次地震,分别是5月13日台湾宜兰县海域发生5.0级地震、5月18日云南大理发生5.0级地震、5月19日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发生4.1级地震等。

  难道地震到了活跃期?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咨询了市地震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李凤如,他告诉记者,这不叫地震“活跃期”,应该叫作地震重叠期。据了解,全球每年七级以上地震有20次、潜伏五级以上地震34次左右。

  “我们从地质学来看,这是一个正常现象,相对某个时间,地震可能会多一些,比如有时一两个月没有一次地震,有时一两个月地震发生得比较频繁。”李凤如告诉记者,地震发生的时间不会平均分配,相对来说,地震有重叠期。

  扬州属地震频度不高地区

  当我国外地城市发生地震时,扬城很多市民最想知道的是,我市会不会发生地震?李凤如说,这个问题涉及地震预报层面,只要地球还在运动,地震随时会发生,只是时间、地点不定而已。

  “这是自然规律,因为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下会产生物理和化学反应,所有说地震随时会发生。”李凤如告诉记者,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5万次地震活动,但是人们能感觉到震感的却并不多。

  其实扬州是一块相对平静安全的土地。我市位于苏北凹陷区内,北部属建湖隆起,南部为通扬隆起,中部是东台凹陷,地质构造复杂。李凤如告诉记者,扬州属于地震频度不高、强度中等的地区。

  现代建筑抗震指数逐年提高

  扬州在不在地震带上呢?李凤如说,我国历史上有地震记载以来(公元前780年至现在),江苏省境内陆地上的最大地震为6.0级,且只发生过两次,一次在溧阳县上沛东南,时间是1979年1月9日18时57分;另一次是在扬州附近,发生于明朝天启三年丁未——二十二日申时四刻(1624年2月10日16时左右)。

  另外,记者了解到,中国地震局勾画出我国21个大城市断层带,基本查明了21个城市及其邻区的主要断层分布、最新活动性。这些断层带是我国主要的地震活动带,其中涉及江苏的是郯庐断裂带。扬州距离郯庐断裂带有100多公里,并不处在这一地震带正中。

  另外,记者从李凤如口中得知,地震并不可怕,怕的是建筑物抗震度不够。“不过扬州的建筑抗震指数在逐年提高。

  【新闻链接】

  近年多起小震

  市民没感觉

  令扬城市民记忆深刻的最近一次地震,应该是2012年7月20日高邮、宝应交界处那场4.9级地震,堪称江苏陆地20年来最大地震,市区居民感觉到了明显的震感。

  此外,2015年5月5日16时44分,宝应县发生M2.4级地震,震源深度大约16公里。地震发生在宝应城北的泾河镇附近,当地部分村民有轻微震感,未造成房屋倒塌及人员伤亡,很多人都不知道发生了地震。

  2016年4月10日21时42分,高邮市发生M2.4级地震,震源深度大约14公里,同样几乎没有震感。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