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审计监督触角向行政村(社区)一级全面延伸

07.05.2015  19:29

      村里的钱袋子有没有漏洞?村级公共资源项目有无猫腻?议事决策是不是装着老百姓?……上千万的村级银行存款怎么花?村集体的财务收支是否合规?……成了老百姓最关心也最不放心的问题。农村的“家底儿”越来越厚,如何有效监管?如何更好地惠及百姓民生?……成了地方党委、政府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征地拆迁工作的开展,村(社区)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集体资本积累日益加速膨胀,随之而来,农村干群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为了把这些问号一个个拉直,受扬中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委托和扬中市人民政府批准,扬中市审计局自2013年开始首次全面启动扬中市行政村(社区)财务收支审计项目,按照“摸清家底,弄清收支,防范风险,提出建议”的工作思路和促进农村干部依法理财,规范农村财务规范管理,维护农村事业稳定发展的工作目标,力争用5年时间分年度、分层次、分重点地对全市79个行政村(社区)逐个进行审计过堂,前三年的重点是对征地拆迁任务重、集体补偿金额大、可供使用资金多以及群众矛盾相对突出的行政村(社区)进行审计。2015年7月开始,该局将继续对第三批涉及的15个行政村(社区)进行审计。
      为了做好上述15个行政村(社区)审计,扬中市审计局由局一把手领导亲自挂帅担任审计组长,分管审计业务的副局长担任项目主审,全局5个业务科室24名一线审计人员全员参与具体审计项目,审计工作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工作方案、统一报告模板、统一处理口径、统一向上汇报。该项目审计的重点内容是:行政村(社区)集体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情况,集体资产管理情况,集体企业产改情况,工程建设管理情况以及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等。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扬中市审计局已分两批,审计了该市24个行政村(社区),发现问题45个,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102条,处理相关责任人16人。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扬中市积极创新村级财务监管新模式,在镇一级设立村级财务结算中心,实行村级财务、资金“双代管”,通过为各村(社区)分别设立唯一的账户进行核算收支和资金存储,实现了账簿设置统一、报账时间统一、会计核算统一、票据管理统一、财务档案统一,村级财务实现了可喜的变化:以三茅街道为例,“双代管”实施半年来,辖区村级收入同比增加5.3%,清收往年欠款600余万元,公益事业和民生项目投入达3600余万元,相反非生产性开支却大幅度减少,特别是招待费同比减少36.5%。此外,审计还促使重新修订《扬中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制度》,对镇级财经管理部门和村(社区)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制定出台《扬中市村(社区)干部十不准》,从财务管理、资产处置、招标投标等方面划定纪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