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执法检查找对症 依法治太再提升

17.04.2023  19:11

  太湖治理成效如何,水质是否根本改善,一直是全社会观察、评判江苏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窗口。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专门询问了太湖治理情况。今年是《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施行15周年,日前,江苏省人大常委会赴苏州、无锡、常州、丹阳开展执法检查,让少数浮于表面的问题进一步“浮出水面”,找准症结、给出方案,从而推进新一轮太湖治理。

  驱车环长荡湖,野鸭扑水、白鹭振翅的场景随处可见;漫步贡湖湾湿地公园栈道,脚边水上森林与水下森林同呼吸;在无锡沙渚饮用水源地,“水陆空天”立体监测预警体系正为太湖保驾护航……

  近年来,在环太湖地区人口大增、取水量大增的前提下,太湖湖体水质持续改善,连续15年实现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两个确保”。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与此同时,有的地方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有的支流支浜水质黑臭,有的地区污水管网建设明显滞后,有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着空转现象……蓝藻防治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任重道远。

  结构调整、控源截污

  记者跟随执法检查组采访得知,总磷、总氮是当前制约太湖水质改善的最大“瓶颈”,亟需把内源减负与外源减排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加快推进。

  一方面,太湖流域仍是电镀、印染等高污染产业的重要集聚区,不少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还不高。例如,在丹阳市电镀(整治)环保园区,市内现有45家电镀企业实现了集中入园,建成了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三级防控体系。但执法检查组成员询问后发现,企业仍集中在中低端水平,产业结构和治理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苏州市相城区黄桥镇,过去散乱低的黄桥电镀园,转型成为高大上的苏州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

  “工业方面,检查的几个地方都提到了集成园区,从而实现产能的提升、治理水平的提升和污染物的下降。”省人大环资城建委副主任委员杨永康认为,可借鉴先进地区做法,依法关闭低质低效企业或将其搬迁至合规工业园等,“目前绍兴印染行业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好的办法,要求2000吨排水量以上的企业才能入园,在园外的企业每年综合考评,末位淘汰两家;同时,对园区企业采取实时在线监控,倒逼企业减排。

  常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武进分局高新区环保所副所长虞振兴针对部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在企业自主验收过程中弄虚作假的行为,建议条例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完善:“《条例》第三十条对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施工单位有禁止性的规定,建议下一步修订法律时,可以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作出相关规定,有效规范第三方市场;此外,在目前排污许可制度全面实施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现有排污许可的数据,逐步推广排污权交易,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企业对环境指标改造提升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城乡生活污水、农业面源等同样是重点污染源。在江苏金坛数字化渔场,一个占地30多亩的“净水器”利用沉淀池、曝气净化池、碎石床湿地、集水池四个大池塘,可实现养殖尾水处理净化后100%内部循环使用。执法检查组表示,类似经验可以借鉴推广。

  岸上的“病根”要斩,水中的污染也要管,蓝藻打捞处置长效工作机制、禁捕退捕、涵养水体……一系列修复和治理项目从未懈怠,不过,执法检查后发现,还有不少提升的空间。

  多元修复、固本正源

  当前,治太工程已经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在地方政府基本完成了对入湖排污源的整治后,其重点落在有效利用生态的自然修复功能,以及进行更大范围和力度的清淤工作。

  “当前,生态修复、退渔还湖、人工湿地等措施正帮助太湖实现生态修复,对污染物削减绩效的考评,是我们接下来工作的重点。”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杨柳燕说,种植香蒲、菖蒲等水草是目前防治太湖水污染最为生态的“自然疗法”,但需注意污染防治的“盆景化”,要进一步扩大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规模,稳妥推进“生态岛”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水下森林”建设试点。

  太湖清淤,有利于削减湖体氮磷浓度,特别是近岸应急清淤对抑制蓝藻水华和湖泛发生有重要作用。随着时间推移,执法检查组成员还关注到了淤泥的出路问题。对此,无锡市政府副市长马良说,设立省级太湖清淤专项资金或在省级治太资金中给予太湖清淤专项安排,对水质敏感区域定期开展淤积情况调查和生态(应急)清淤工作,支持地方开展清淤淤泥固化构筑湖滨湿地带试点工作。“眼下,我们正在梅梁湖建设一块55万方的湿地,一是解决淤泥的出路问题,其次帮助湖泊提升自净能力。

  协同发力、全域思维

  太湖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常州,东近苏州,涉及太湖、太浦河,以及上海元荡、淀山湖等,是长三角共同的“大水缸”。治太需要决心,更要耐心和系统性思维。省人大环资城建委副主任委员杨永康形容,要处理好几组关系:“首先是监测与协作。现有监测站点积攒了大量数据,如何用好这些数据,并实现互通共享?以及取水与补水的问题。当前,从太湖取水的量越来越大,取出去是好水,进来的水因标准不尽相同,给太湖综合治理带来不小的压力,此外还有联防与补偿的问题。

  多地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建议,充分运用长三角一体化平台,开展大规模调水对太湖生态环境演变和太湖生态风险的评估分析,统筹优化全流域水资源分配和利用。“建议省级层面加强与上海、浙江和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的对接沟通,开展大规模调水对太湖生态环境演变和太湖生态风险的评估分析,统筹优化全流域水资源分配和利用;建议省级层面加强对接,在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中,加快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尽快落地实施。

  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负责人表示,《条例》围绕精准治太、科学治太、依法治太,作出较为系统的规定,有的还比较具体细致。流域各地要逐条对照检查落实情况,让法律制度的牙齿有力“咬合”,聚焦关键领域,抓住产业绿色转型、控源减污、生态修复、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四个关键”,进一步加强各方协作,扎实做好问题整改,把执法检查成果转化为太湖治理的实际成效。

  (江苏新闻广播/刘正则 丁凤云 编辑/汪泽)

编辑:顾名筛
江苏多地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新“解法”
   我省多地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新“解法”—— 江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