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起势,扛起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责任

14.01.2019  13:01

  刚刚过去的一年,江苏对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围绕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多样的平台载体吸引创新资源、释放发展动能。与此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抓优质项目的鲜明导向。

  圆 桌

  代表委员讲述身边的产业体系创新

  去年,江阴实现全国县域经济和综合发展“十六连冠”, 蝉联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一。江阴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始终放在实体经济上。我们的产业转型更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纺织服装、冶金、金属制品等传统支柱产业加快转型,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突破6000亿元。新兴产业集群中,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快速增长。

  江阴企业集群更强大。去年,中信特钢继海澜集团之后,成为无锡、江阴第二家营收超千亿元的企业。江阴进入各类“500强”榜单的企业数,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同类城市第一。

  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部分,我们完善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要素、加强创新协作、推动成果转化。去年,江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进入“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阳光集团成为省内首家荣获“中国质量奖”的企业。

  从创新中获得竞争优势,是我们重要的发展理念。今年,我们依然会全力以赴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8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南通5家民营科技企业获奖。同一天,南通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要统筹抓好的10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南通把握“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的发展机遇,去年猛攻重大产业项目,新开工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4个,累计完成投资181.3亿元。其中,20个、总投资81.9亿元的项目,属于南通“3+3”重点产业体系。我们的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4个产业,已经入围省重点培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对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去年底市里专门出台实施意见。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可以说风生水起。去年,南通新增3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新增数居全省第二。当前,南通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35家,占全省10%,列全省第四。

  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是双向的,既要政府加强引导、服务,也要科研团队加大创新研发、为产业发展供给技术。

  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是射阳县承载的转移产业之一,但产业链上缺少关键核心技术——储能新材料与工艺的研发。2017年底,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正式启用。研究院引入南京大学“青年千人”金钟教授、“青年千人”朱嘉教授、“省双创人才”唐少春教授等新能源材料专家,与我一道建起研究中心。

  同时,研究院引入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南京大学兼职教授林啸,设计人工智能专用芯片。此外,逐步引入相关专业人才,培育特殊领域用芯片的设计与加工产业链。

  我认为,承载产业转移之际,苏北完全可以通过创新将产业链提档升级。地方政府对科技人才、科技项目给予特殊支持,可实现创新链的突破,甚至以点带面,成为全省产业链的新高地。

  观 察

  打造平台载体,创新资源会“下蛋

  2018年,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工大膜应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百涛格外繁忙。

  “南京首批备案新型研发机构的组建,为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郭百涛介绍,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破题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江北新区、膜所团队及南京工业大学共同组建南京工大膜应用技术研究所,搭起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

  近一年的创新之路,研究所沿途“下蛋”,新增衍生企业5家,孵化引进企业24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实现销售1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研究所还从全球范围内遴选了9个二次开发项目团队,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技术团队,在膜的制备与应用技术方面全面合作。“通过3到5年的时间,集聚50个创新团队,培育100家高科技企业,为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郭百涛满怀信心地说。

  膜应用技术研究所是南京众多新型研发机构的一员。去年以来,南京签约新型研发机构208家,完成市级备案108家,孵化引进企业862家。3名诺贝尔奖得主、1名图灵奖得主、55名中外院士来宁创新创业。剑桥、清华、威兹曼研究院等国内外高端资源,汇聚南京。

  2018年,“老母鸡”式的新型研发机构,成为江苏科创平台的一个新标识。依托高校院所学科优势,以孵化更多研发机构为发力点,无需财政供养、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极大激发了高校院所、科研人员、资本市场创新创业的热情。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激励各地打造多样化的平台载体,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9月举办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推动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体育、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智慧旅游、智慧法务等一批平台载体成立,更多的物联网技术从实验室走进企业、走向市场。会上47个重大项目、50个产学研项目签约,12项双边或多边合作达成协议,5只产业基金发起成立,11个平台载体投入运营或揭牌设立。

  紧接其后,为期3天的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对江苏制造业发起“再动员”。大会集产业盛会、前沿展示、赛事路演、高峰论坛、智能体验于一体,共邀请10余个国家近200位重要嘉宾,参会参展企业共计1953家。

  数 读

  2018年,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在深化

  2018年,我省打好“破、立、降”组合拳,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落实企业降杠杆各项任务,深化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请看此项改革“成绩单”。

  1 完成80万吨钢铁去产能任务,

  淘汰煤电落后产能44.8万千瓦

  钢铁业战略性调整实施中,有五大路径。“严控长江带”,就是严格控制沿江地区的钢铁产能,特别是武澄沙地区,同步加快存量产能的战略转移和做精做优;“倒逼环太湖”,就是综合运用法律、政策手段,倒逼环太湖等环境敏感地区产能向沿海转移;“整合低小散”,就是重点整合徐州等地区200万吨规模以下,能耗排放大的分散弱小低端产能向牵头企业集中;“利用沿海港”,就是借助沿海相关港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最大限度地承接省内钢铁产业的转移;“行业上水平”,就是通过调整,促使全省钢铁行业在产品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节能环保提升和智能化改造等方面提升水平。

  钢铁业转型升级中,我省还严守3个红线。一是新增产能“红线”,坚决杜绝各地以各种名义、形式新增钢铁产能;二是节能减排“红线”,确保全省范围内能耗、排放总量大幅下降;三是规划导向“红线”,从严审核、把关所有拟实施项目的布局选址和规划导向。

  2 全省市场化债转股项目

  签约规模超1000亿元

  在市场化债转股方面,我省成立全国首支经营范围含市场化债转股的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实施机构渐成体系;积极对接全国市场化债转股信息报送平台,建立省属企业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储备库;结合国有资产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和整改工作,召开市场化债转股政策宣讲会,组织形式多样的项目对接活动。

  在我省,市场化债转股的成功案例陆续落地。设区市政府与实施机构签订的市场化债转股战略协议300亿元,全省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落地规模达到60亿元。

  3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比重降至14%,减负115亿元

  去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社会物流总额24.2万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物流业增加值4314.99亿元,同比增长7.9%。

  物流业增长的同时,物流成本依然保持下降趋势。去年前三季度,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比2010年下降1.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每万元GDP所消耗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从2010年的1550元降至2018年前三季度的1400元,累计下降150元,下降率9.7%。

  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收费清理规范和目录管理,发挥价格政策降本清费作用,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115亿元。

  物流“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全国率先推进的普通货运车辆安检、综检和环检“三检合一”,一年可为运输企业节约11亿元。南京海关等部门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提升通关效率。从连云港出口的集装箱无需转到南京报关,可节省半天,每集装箱节约200元运输费用。

  实施货运车辆通行费优惠政策、水路通行费优惠政策,截至2018年11月,分别减免公路通行费24亿元、水路通行费2.71亿元。(徐冠英 陈明慧 宋晓华)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