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联网为基础打造数字粮库,增加邗江粮食安全砝码

24.06.2015  11:21

 

    近年来,粮食安全事件偶有发生。粮食收购以次充好、粮食储存账实不符、“转圈粮”、“陈化粮”骗取国家巨额粮补,每个粮食安全事件都引起社会各界对我国储备粮管理的担忧。

    2013年,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上表示,从国家粮食局将启动实施"粮安工程",即"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全面提升粮食收储和供应保障能力,并要求各地加大对“粮安工程”建设的投入,打造数字粮库,目的就是要彻底解决威胁粮食安全的各种隐患。

为更好地实施“粮安工程”,打造可视化的数字粮库,2014年五月,邗江区粮食局组织产业、购销、财务等科室相关人员赴江苏无锡新安国家粮食储备库参观学习该库的“数字化粮库”的建设和使用。无锡新安库的数字化建设在全省范围内是个样板工程,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数字化粮库的建设,可在网络上实现“十大”功能,即可视、可感、可查、可控、可防、可联、可评、可依、可观、可拓,做到收储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仓储信息监控自动化,财务信息传递真实化,确保粮食购销等业务全方位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提升仓储管理水平。

    无锡之行带给邗江粮食局相关人员许多关于数字粮库的冲击和思考,同时也认识到邗江的数字粮库建设不能生搬硬套,必须在建设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做到“无死角、无漏洞、零硬伤”。

    一、精简模块,坚持“合适才是最好”的原则。

    邗江区的数字粮库建设坚持“合适才是最好”的原则,主要包括监控、收储和财务三大模块。监控流程就是在各个粮库中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和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并把数据及时上传到系统中。收粮季节时,每台进入粮库的车辆都会发送一个二维码,一旦粮食过了地磅,以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迅速上传数据,自动生成报表。通过信息化粮库的建设,一方面我们可以随时监控粮库的存、储粮状况,真实反映粮库中温度、湿度等指标,如果超出设定的范围,将会进行报警处理;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收粮的计算机化,大大降低存、储粮的管控风险,减少仓库管理和财务的工作量,使整个粮库的管理更加直观、全面。

    二、加强沟通,逐步消除下属粮库责任人的抵触情绪。

    在推行数字粮库系统的过程中,邗江区粮食局做了大量的基层调研,发现基层的部分粮库责任人对信息化粮库的系统存在抵触情绪,主要是因为信息化粮库的建立,会把粮库所有的财务数据和库存数据和购销合同公开化,局领导只要通过电脑就可以了解粮库所有的状况,而基层的“自留地”会随着数据的公开化而消失殆尽。

    针对这种情况,邗江区粮食局也积极加强和基层责任人的沟通,做系统的时候充分考虑基层粮库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信息化粮库是今后的大势所趋,是深化粮食流通的需要。如果全国上下都实现粮库信息化,在各方面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的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国有粮食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三、强化培训,尽快熟悉信息化粮库系统业务流程。

    制约国有粮库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是人员老化严重已经上升为行业内的通病了,而信息化粮库的建设从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粮库人员的更新换代。比方邗江区基层粮库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在50周岁以上,一旦上了新的系统,基层粮库几乎没有人可以熟练操作业务流程,解决方法无非两个,一是招人,二是强化培训。这两个方法都可以解决人员老化问题。基层职工为了能更好的发挥自身在仓储现代化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强化自身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的培训,职业人员素质从而得到极大的增强,现代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日益成熟,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人才。

    四、延伸服务,以打造掌上粮食办公室为终极目标。

    数字粮库的建设旨在深化粮食流通,并实现粮食经营方式的转变,功在当前,利在长远,前景展望非常值得期待。实现电脑上无纸化的办公只是这阶段的现实目标,随着全国数字化粮库的建设和4G网络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打造手机客户端,无论人在哪里,只要通过手机就能管理天下粮仓,真正使粮食行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数字粮库的建设贯穿着“危仓老库”维修工程的始终,一开始要精确规划布线,等到维修改造工程完毕后还要另外安装物联网遥感设备。邗江的信息化粮库于2014年下半年启动,至目前还在不断的健全和完善,2015年6月的夏粮收购,基层粮食系统人员已经深刻感受到了信息化粮库的优势。借助“数字粮库”系统,管理者可以及时监控每粒粮食动态,感应每粒粮食变化以及保护每粒粮食安全,从农民将粮食拉进粮库的那一刻开始,每一车粮、甚至每一粒粮都会进入监视“法眼”,确保了粮食“颗颗归仓”、“粒粒无损”,不夸张地说,数字粮库的建立正在帮助我国粮食行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