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女子通宵玩手机突发心源性猝死 熬夜玩手机小心要命

19.06.2015  10:45

【龙虎网报道】(通讯员 崔玉艳) 近日,有媒体报道,衢州27岁的年轻妈妈董某因为通宵玩手机突发心源性猝死,死时眼睛还牢牢盯着手机屏幕。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主任马根山教授指出,近年来,像董某这样的年轻人发生心梗或猝死意外的病例逐年增多,发病诱因大多源于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抽烟酗酒、过度劳累等等。专家提醒,不要仗着自己年纪轻,随意透支自己的健康,养成健康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享受生活的前提。

熬夜、压力大是猝死主要诱因

马根山教授指出,这位年轻妈妈突然猝死,考虑原发心脏病的同时,主要诱因还是和熬夜玩手机有关。因为长时间的熬夜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而诱发心源性猝死。国外有报告指出每天花两小时盯着电视、计算机屏幕的人,罹患心脏疾病致死率是平常人一倍。“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大多在夜间12点至凌晨最多,所以等家人发现再送医院已经来不及了,这个病发作起来非常凶险。”专家介绍。

据悉,现代社会节奏在加快,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等,都是猝死的诱因。专家介绍,猝死前患者可能会有一定预兆,有的人会感到短暂的心前区疼痛,还有的人会伴有出汗,出现3到5分钟的胸闷。而最常见的预兆就是浑身无力、头晕和胸闷。

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角’还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但中青年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此病呈年轻化趋势。该院收治的最年轻的急性心梗患者只有27岁,幸亏发现及时,没有发生猝死。”马根山教授指出,近几年来,该院收治的在30—50岁的之间的心脏病患者越来越多,这些人在发病前常常对自己健康漠不关心,认为自己年轻,身体不会有什么大事,但却不知以往的“老年病”却在靠近他们。

专家指出,30岁以前的年轻人查出有心脏病,要考虑会不会是家族型的心脏病,可能是遗传上的缺陷。一般他们发病时因为心脏的电流不稳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发生心脏骤停。

据悉,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年轻人工作压力过大,不注意好好休息、调整自己工作状态有关。马根山教授解释,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精神高度紧张或者过度焦虑的状态,会引起或加重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所以这种突发事件受情绪的影响很大。据悉,在现代生活中,很多白领都是超负荷的工作,生活节奏也是非常快的,常常加班熬夜,这样对心脏的压力会很大。

专家提醒,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一些“拼命三郎”更要注意充分的休息,即使平时身体不错,也要注意劳逸结合,每周最好能进行一次有氧运动,打球、游泳、跑步或者散步都是锻炼心脏不错的方式。专家提醒,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

常玩手机还要小心颈椎、眼睛以及心理问题

该院眼科主任栾洁教授指出,长时间直视手机屏幕还会使眼部遭受强烈的刺激,引发眼部肌肉疲劳,视力下降。尤其在昏暗的环境下长时间玩手机,更容易导致眼睛红肿、充血,严重的会导致眼睛永久性伤害。专家建议,盯着手机屏幕一段时间,要让眼睛休息一下,特别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玩手机。

因颈椎病来看门诊的年轻人,多是经常玩手机的‘低头族’。”该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屈留新介绍,正常人颈椎是有一定生理弯曲度的,长期玩手机会导致脖子承受过度的压力,让颈椎正常的弯曲度‘反向’,最终导致筋膜炎或者慢性劳损。专家建议,经常低头玩手机的人,最好每隔1到2个小时间适当活动一下,让脖子放松放松。

经常玩手机除了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外,对心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果你对手机过分依赖,可能要去看心理医生了。该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教授指出,是否对手机有依赖症要看两种情况,一是除了睡觉无时无刻想玩手机;二是看不到手机心里非常难受,会拼命找,找不到会抓狂;如果对应这两条都有,那就说明自己对手机依赖比较严重。专家提醒,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充实自己的生活,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要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流,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郊游、健身等。

来源:龙虎网  编辑:于倩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