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手全搞定 “互联网+”时代小长假消费模式新变化

03.05.2015  13:04

昨天,市民在超市购物结算时,使用手机支付宝即可实现当场付钱,

不用找零也不用带钱包,还可以享受折扣优惠。 本报记者 吴彬摄

龙虎网讯 出门忘记带钱包也不能忘了带手机!“互联网+”时代扑面而来,这个“五一”小长假,市民消费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手机吃购行全搞定。而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商家的互联网转型已走向深入。

可以刷支付宝,真的假的?”昨天,在河西牡丹江东街苏果社区店里,排队的市民在收银员的指点下纷纷掏出手机,点开了支付宝。只见营业员算出总价,用收银条码枪扫一下手机支付宝上的付款码,3秒钟内完成支付,从此不怕假币,无需找零。

5月1日刷了5万笔,2日预计在7.5万笔左右……”看着后台不停变化的数据,苏果有关人士介绍说:“自从4月28日开通支付宝支付,连日来使用支付宝付账的客户数量以平均每天50%的速度递增。这是我们继去年推出APP之后,向互联网+时代的又一次迈进。”

昨天南京风大雨急,在山西路苏宁易购“云店”购物的顾客却一点不担心。市民陈女士在一楼“海外购”柜台扫二维码“”了一个日本电吹风,到3楼为孩子挑了几件母婴用品,既没去收银台结账,也没提东西,空着手走了。别以为她什么都没买,山西路苏宁易购“云店”的负责人说,“五一”前夕,苏宁在南京、上海率先试水“云店”模式,像陈女士这样的购物方式将是“新常态”。“云店”里除了实体商品,墙上的电子屏幕上还“虚拟”出样海量商品,扫下二维码,付款在手机上完成,根本不需要去排队结账,购物满48元“半日达”送到家,一点都不担心淋到雨。

赶在“五一”节前,德基的贝拉那波利西餐厅进行了装修调整。这家店在南京开了10多年,作为我市西餐业的“标杆”,老板吕晓阳也融入了互联网。他指着天花板说:“瞧,灯全换了,改成暖色调射灯,为了让顾客拍出来的照片更好看。”微信、微博的出现,把普通人变成“自媒体”,食客吃得好、照片拍得漂亮,个个都是广告人,吕晓阳深谙其中道理。

而微信更成为他离不开的工作助手,去年5月至今,其微信公众号粉丝已经达到8万,餐厅出新菜、搞活动都通过这个“小喇叭”广而告之。这个假日,不少顾客是看了微信上的新菜单奔过来试吃的。

我加了很多85后、90后的微信,按照他们的喜好做经营调整,手机里预定了100多个微信公众号,每天花好几个钟头研究行业最新动态,从管理到订货也离不开微信,比如发现一款餐具好看,拍张照片发到采购群,群里的餐具厂和我的采购经理一个去找货,一个协助执行,根本不用烦神。” 吕晓阳说,公司正在完善系统流程,预计两个月后,就可以完成手机点单、支付、大数据分析的整个链条。

“互联网+”的改变,甚至发生在“出行”上。中央商场门口的出租车等待区,假日里一向排成长龙,但这个“五一”,很多人改乘专车,无需在风雨中等待。原来,怕顾客大包小包提着太累,中央商场携手滴滴专车向微信粉丝的手机派送出上百万元专车红包,假日再也不怕打车难了。

可以看到,虽然此前经历了艰难转型期,但商家的互联网思维一旦被“点亮”,就一脚驶进快车道。商场还是那个商场,餐厅还是那个餐厅,一点点变革让传统零售企业活出了“年轻态”。零售企业全面拥抱互联网,更深远的意义是背后的大数据。就像此前支付宝人士所说的,一旦形成大数据,商家可以洞悉不同人群的消费偏好、生活半径、信用等级……商家可以更科学地进行运营和客户管理,降本提效,甚至可以根据用户地域分布情况,来决定新的门店选址。种种迹象表明,一个全新的商业时代正奔腾而来。

本报记者 张希

 

来源: 南京日报   编辑:叶真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