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印墙”,讲述不屈的抗争

10.08.2015  10:02

  “手印墙”,讲述不屈的抗争

  南京沦陷后,新四军在周边开展游击战并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手印墙”  

  每个手印背后都有一段抗战故事

  在南京市民吴先斌个人投资筹建的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内,有一面巨大的手印墙,上面是520多名抗战老兵的手印。

  吴先斌介绍说,从2012年起,馆里工作人员陆续走访了520多名抗战老兵,年龄最大的106岁,最小的92岁。其间,除了保存抗战老兵的采访影像、音频以及文字资料之外,还让每一位抗战老兵按下手印,制作成手印墙。

  在这面手印墙上,新四军老战士的最多,有400多人留下手印,他们中不少人曾在南京及周边地区战斗过。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之后,南京周边的郊区分别处于新四军建立的淮南、苏南和皖江3块敌后根据地范围,我党领导的敌后武装从四面八方直接威胁汪伪政权的统治中心,敌后战场涌现出各种可歌可泣的英烈事迹。在此期间,有数以千计的抗日英烈在与日伪的斗争中牺牲。这也证明,八年沦陷时期,南京不只是惨遭日军屠城的“悲情之城”,更是一座英雄的“不屈之城”。

  “手印还会继续收集下去,因为每个手印代表着一位抗战老兵。”吴先斌说,“我们想聆听他们的抗战经历,真实记录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