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走出去”才不慌

27.07.2015  11:34
手中有“粮”,“走出去”才不慌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一带一路”带来机遇 资金制约亟待破解

  新华报业网讯 省政府最近专门出台了关于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进一步做好境外投资工作的意见。企业“走出去”,资金是关键,难题如何破解?近日,省商务厅联合多家金融机构举行银企对接洽谈会,原本计划150人的规模实际吸引近百家银企180余名代表参加,话题之热可见一斑。

  “走出去”更期盼

  国内金融援手

  “走出去”赴境外投资,往往具有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在当地银行取得信贷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取得国内银行的支持,在“走出去”企业看来尤显迫切。

  双马化工,是我省较早“走出去”企业之一,2006年就在印尼购买土地、设立工厂,利用当地橡胶资源,延长国内产业链。总经理助理马新池说,购买土地本想自己开发,但因前期资金投入大,公司自有资金有限,只能利用土地上的木材等资源滚动开发。

  “这个项目经测算需投入10亿美元左右,目前实际投入不到10亿元人民币。巨大的资金缺口只能靠招商来的企业解决一部分,其余向银行贷款。”马新池说,印尼融资年化利息高达11%左右,远高于国内,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在印尼的BCA银行贷了不少款,目前还在与印尼中行紧密接触。“项目要推进,没钱只能是空话。

  与双马化工一样,我省光伏行业成功“走出去”的中盛光电也在热盼国内银行的援手。“我们公司90%业务在海外,其中一半左右在‘一带一路’沿线。上半年业务增长30%,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中盛公司CEO佘海峰说,中盛光电的融资一半左右通过境外银行来解决。国内银行普遍有较强实力,只是模式和体制上缺少突破。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与中盛的成功合作,都是以金融模式创新探索为前提的。总体看,我国金融机构对海外项目融资没有境内成熟,业务结构类型、方式等与国内不太一样,需要进行银行审批制度、内部文化体系等的创新,与企业共建对项目和业务创新的信心,这也正是当下的最大障碍。另外,国内银行融资更多考量企业资产、担保能力,而海外事业纯粹看项目本身,这种反差也提醒我们的金融机构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要尽快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