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只缘一所“房” 南京强制垃圾分类成效追踪

05.01.2021  21:54

  “我们小区做得蛮好!”“我们小区一塌糊涂。”《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已满两个月,成效如何?随意抽问南京市民,回答可能“冰火两重天”。探究其原因,与小区垃圾分类房建设有很大关系。

  记者调查了解到,南京共有6000多个小区,据南京市城管局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全市已在2545个小区建成垃圾分类收集亭房5159个,583个小区、1538个收集点在建。

  反复议、设施定,分类渐入佳境

  2020年12月24日上午近10点,南京市栖霞区金尧山庄小区居民张安富提着分好类的两袋垃圾,步行几分钟来到小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刷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卡、分别投入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桶中,再在旁边洗手池把手洗干净。这样一套流程,这个小区居民比大多数南京市民要熟练得多。

  早在2019年10月17日,金尧山庄小区在全市率先试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撤掉楼栋前全部垃圾桶,设立一处集中投放点。

  在2020年11月1日法规正式生效前,南京首批就有64个小区先行先试垃圾分类“实战”。

  金尧山庄的示范效应明显,附近金尧新村推行分类试点时,只有少数几户不同意撤桶建站。栖霞区尧化街道尧新社区党总支书记曹飞说,他们对456户居民都开展了上门入户调研、宣讲、答疑:“唯一适合建站的地方在小区东边,垃圾房离正门(西门)远,不影响出行和小区美观,只要每天提前出门两分钟就可以。”从撤桶到建站,仅用一个月左右便完成。

  秦淮区老旧小区众多。武定门北巷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有287户居民,地形狭长逼仄,寸土寸金。小区决定用3个停车位的空间建设垃圾房。“居民刚开始听到后不同意,于是我们组织支部党员、居民召开居民议事会,与物业沟通如何对车位进行调整。”秦淮区莲子营社区书记陈海宁说,充分沟通后,仅用几天时间,大家便达成共识。小区利用门卫室后方空地增设车位、将原来大车位调整为小车位等方式,建好了“垃圾房”,原有停车位105个并未减少。

  反复议事、磨合,垃圾房选定,让分类渐入佳境。建区南苑街道以老旧小区兴宏园为试点,科学选址,在《条例》实施前半年,设施已完工,小区厨余垃圾收集量逐步递增。

  建“垃圾房”破坏小区整体景观怎么办?建邺区胜科星洲府业主达成一致意见:将垃圾收集点建在地下停车场,既解决了小区环境问题,也方便居民分类投放。建邺区建盛丽庭小区,垃圾分类亭灰瓦红柱,雕花设计,金桂围绕,“投放情况会实时显示在建邺区城管局的数字平台上,可动态掌握辖区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正确率和分类回收品种、数量、去向。”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城管科副科长李宪轩说,如果智能箱体的垃圾桶漫溢,箱体会自动报警。

  矛盾大、选址难,“一夜回到解放前

  《条例》去年11月1日起实施后,总共只有6栋、735户居民的世茂城品小区就陷入了垃圾房选址的持久纷争中。世茂城品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尹西社区,交付才一年多。由于公共面积不大,选址余地小,导致居民意见不一,垃圾收集点“难产”。

  在几轮公示无果后,2020年12月17日凌晨,物业将垃圾桶拖到该小区7栋西侧快递柜和宠物乐园之间,导致很多住户不满。

  “我是7栋的,你看,床头靠着的墙外就是垃圾点,距离太近了。小区虽小,也要建3个垃圾亭。垃圾分类大家都支持,前提是不能扰民!”家住7栋西侧的居民在采访中表示,“这个点并不在几次公示之列,快递柜也在这儿,我们承载的噪声压力太大。”“凌晨4点多,咣当、咣当……10个垃圾桶,要清运10多分钟,太吵了。”“我住6栋,最后一次公示的图纸显示,6栋前后夹击,都有垃圾收集点,这是不是不公平?

  “4轮公示结束,持续两个月,依然没有定论。业主和物业、业主和业主之间,矛盾重重。”世茂城品所在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协调物业,但不能过分干预,还是要听居民自己的意见。

  历经4次公示,2次跑票,居民们希望物业不参与选点,不干扰结果,由业主选点,民主投票决定。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认为,中国现阶段住宅建设垃圾设施的提前规划不足,在居民入住后再增设,无疑加大了难度。

  鼓楼区、建邺区都出现了因居民意见未统一,“垃圾房”地基打好又停工的尴尬。有些小区垃圾房已经拉到现场,但地点未获居民通过,暂时不能施工安装。江北新区沿江街道威尼斯水城14街区至今没有选好垃圾收集点,目前处于物业代收代分阶段。建邺区金马郦城小区业主薛女士说,有的业主太自私,“视线内能看到垃圾设施都不行。”这样怎么推得下去?

  由于设施难以到位,有的小区分类状况“一夜回到解放前”。南京河西中部某小区,体量庞大,收集点和垃圾房一直没有进行选址公示,居民观望后又恢复了混装。“3000户大概要建6个垃圾房,选址难,矛盾大,暂时过渡。”该小区物业负责人无奈地说。

  截至记者发稿前,世茂城品物业决定综合各方意见,定3个点,一家一户跑票,收集意见,又遭反对。物业再次修改方案,决定每栋选3位代表商谈。“如果还有分歧,业主可向街道物业科反映。

  南京市铁心桥街道城管科负责人介绍,辖区45个小区,目标是2020年年底前60%要建房建亭,目前只完成27个,计划2020年年底全部开工。他坦言,社会化物业管理的小区推行起来比较困难,政府自管小区好协调。

  不强制、有弹性,给时间培养共识

  为什么要撤桶?为什么要建站?为什么要建在这里?这是不少小区业主群里吵翻天的“分类三问”。

  《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管理责任人可以采取设立固定桶站、流动收运车收运等多种方式,组织个人和单位定时定点集中投放生活垃圾。

  “垃圾房”并非法定强制选项,但却是实操目标。居民源头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关键。“通过其他城市的实践效果看,撤桶建站、定时定点投垃圾,是保证分类质量的有效方式,增加个人的一点小麻烦,可以换来社会绿色发展的大效益。”南京市城管局环卫处副处长龙瑞解释,过去小区单元楼前、楼道内都有很多垃圾桶,投放随意,缺乏约束,很难管控分类质量。撤掉垃圾桶,因地制宜设置集中收集点,有序归并不分类投放点,加强值守和巡查,对居民精准指导,在适度不便带来的“阵痛”中,促进分类习惯养成,是垃圾强制分类的应有之义。

  我省印发的《江苏省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与收运设施设备配置指南(试行)》中规定,小区宜设置不少于1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间(房),并设置明显标志;每处面积一般不小于20平方米,服务户数一般不超过1000户,服务半径不宜超过300米。南京目前的操作方式是,200户-300户建一个收集亭,300户-500户建一个垃圾房。“不强制设置收集点。居民反对,就暂时不建,采用其他形式过渡。”南京市城管局副局长陈雷表示,对垃圾分类争议较大的小区,在处理上还要加强沟通,避免矛盾激化。除了设置临时收集点,还有一种过渡方式是流动收集,在收集时间把容器摆出来,过了时间再把容器撤走。留出弹性空间给住户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再设置固定收集点。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地方立法与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汤善鹏说,只要能取得好的分类效果,多种方式都是受欢迎的。在“垃圾房”选址问题上,发挥社区自治,充分尊重居民意见,从而形成共识,更易减少矛盾。(唐悦 白雪 王晓映 刘春 金亦炜)

来源: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

南京强制垃圾分类实施成效追踪:我分好的垃圾去哪儿了
  我分好的垃圾去哪儿了?会不会“前端细分类,Huaxia.Com 江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