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灶下 守望老宅

25.02.2015  08:06

  

  2月20日讯 年,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千家万户的墙头屋檐,房前灶下,才有了具象。

  安品街木屐巷7号,一座保存完好的三进明清老院落,王氏家族的五六户人家,至今住在这里。“这座院子传到现在已经是四代了。

  斑驳的木制门窗,雕花的瓦当,在18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默默见证着院落的历史变迁。在第三进堂屋上方,还保存着南京几无的祖宗阁,即使是在有着“南京之根”之称的老城南,保存如此完好的传统院落也已罕见。而这样一个充满历史元素的地方,周边是被拆毁的断墙和步步进逼的高楼大厦。

  但这一天,与任何严肃的思考和深沉的情绪无关,因为,过年了。

  这第三进堂屋的主人是王造楠老人,他是王家辈分最长的子弟,今年已经81岁了,此刻,老人正在为今晚的年夜饭忙碌着。

  糖醋排骨,红烧鱼头,腌鸭舌,炒青菜,还有封存在记忆里的什锦菜,都因为被赋予了“”的意义而更显滋味。“以前过年菜谱是老祖宗定下的,现在过年烧菜看小祖宗的口味。”老人的幸福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老伴去世之后老南京专供春节的什锦菜就不准备了,年夜饭也没那么多讲究了,“晚上两个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要过来,今年是孙女头一回带男朋友回来过年,心里边高兴啊。”也许对中国人来说,美酒佳肴、觥筹交错只是锦上添花,三代同堂、儿孙绕膝才是幸福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配置。

  老人忙着年夜饭的同时,老宅的历史也在他的口中娓娓道来。时间回到清末民初,王家老太爷从安徽来到南京,贩草绳,扎笤帚,慢慢积攒下一份家业,便盖了这么一座宅子。黑瓦白墙,三进院落,30厘米高的门槛显现着中国人家的规矩,经历过人丁兴旺,也历经了家道中落,子孙们不再安于老宅内的冷暖自知,纷纷走出老宅,立志远方,行走在各个行当里,为了生计,也为了梦想。

  如今,在外拼搏的孩子,是老宅的守望者们最深邃的等待。平日里愿子女无所牵挂,只在过年的时候,有团聚之意,享天伦之乐。“周边的老房子拆的拆,租的租,我们家一直都是自己人住着,舍不得走。

  时光荏苒,老宅地上铺的青砖,已经被沤成了黑色,青色的苔藓,爬满了砖墙和木门,错综复杂的电线遍布半空中,八仙桌、痰盂,那些记忆里都快消失不见的东西,在这里依然真实地存在着,大红色的窗花、喜庆的对联,望眼欲穿的老人,备好满桌飘香的年夜饭。

  过年了,也该回家了。

  陈馨怡记者黄欢李立立

  记者邵丹摄

  快乐忙年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