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淮安尝试公租房共有产权 租房族愿变有房族吗?

15.10.2015  22:18

  新华报业网讯 在保障房领域常有探路之举的常州又“”出了一枚“石子”——10月13日公布的《常州市市区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试点方案》提出,在天宁、钟楼两区试点公租房共有产权。在此之前,常州曾率先在全国展开过经济适用房货币化补贴、公租房社会化收储等,此番试水公租房共有产权,经过江苏省住建厅批准,意欲为省内其它地区提供一些借鉴。

  鲜为人知的是,在全国率先推出经适房共有产权的淮安,眼下也正将其共有产权思路低调向公租房领域推进,虽未列入省内试点,但步子却稍早于常州。

   提高资产使用率:1200套公租房首试常州新举

  常州从政府集中建设的保障房小区金润家园拿出1220套公租房用于试点。符合保障条件的1人家庭可以购买一套一室一厅,2人以上家庭可以购买一套二室一厅,面积45—69平方米,售价为政府核定价打9折。保障对象首次购买产权份额不低于50%。首次购买产权5年后,可上市交易,届时须按计税价与政府按产权比例分成。

  常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副局长吴玲忠说,当前各相关部门正协调实施细节,比如定价的敲定等,“10月底11月初会再对外公布操作细则”。

  不过坊间更关注此番常州试水公租房共有产权的缘由。在此之前,经适房共有产权已深入人心,但公租房产权属性与经适房不同,“公租房”定位在“”,产权在政府,经适房保障方式为售,产权在保障对象。公租房改租为售,是否有违初衷?

  常州主管部门阐述称,此举是为了提高公租房的资产使用率,实现政府投入和回收的住房保障资源可持续用于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在试点基础上,还会逐步向面上推广,以满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多层次需求。“出售公租房所得资金,将全额缴入住房保障资金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住房保障。”吴玲忠说。

  显然,在地方政府普遍面临保障房建设资金瓶颈的当下,快速回收再投入,确实不乏为一条现实出路。

  江苏省住建厅住房保障处副处长汪享生透露,之前常州、南京等城市均表达了试点公租房共有产权的意愿,但考虑到南京房价高,公租房承租人购买部分产权比较困难,而常州房价较低,所以选择常州率先试点。

  去年8月,常州公租房、廉租房并轨,统称为公租房。汪享生强调,低保家庭享受的公租房也就是原来的廉租房部分,此次并不纳入共有产权试点,也即常州公租房共有产权试点仅针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在当地,这部分人群申请公租房的条件是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3290元且无房。

   从经适房到公租房:淮安探索共有产权新模式

  “共有产权”的概念8年前发端于淮安,其经适房共有产权经验已在多地推广。去年3月,淮安被列为全国6个共有产权房试点城市之一,记者查阅当年9月《淮安市共有产权住房申购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时发现,淮安其实早于常州已提出公租房共有产权的思路。

  统计显示,淮安共已建成公租房3004套,目前1503套已承租。该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刘远胜告诉记者,与常州公租房保障之初即出售所不同,淮安公租房共有权房拟定的思路是“先租后售”,即在承租满2年后,根据自身条件按照出资不低于60%申请购买,形成共有产权住房。之所以推行这一政策,也是出于实际需求。“有的困难家庭在公租房里一住就是好几年,离他上班、买菜的地方又近,住习惯了,就不想再动。家里积攒了一些钱,可以出去买个房子了,第一个想到的还是现在住的房子。”转租为卖的思路由此而生。

  “对政府而言,也是件好事,如果这么多公租房全卖出去了,也能让政府盘活积压资产,回笼大量资金,从而减少财政投资,并投入下一轮保障房建设中去,形成良性循环。”刘远胜坦言。而这,与常州的出发点不谋而合。

  2007年以来,淮安市区共向1164户家庭供应了经适房共有产权房,其中有265户家庭增购了政府产权。通过购房人增购政府产权,共回笼资金1387.5万元,回笼数额并不太显著,如能同时以公租房共有产权形式加快资金回笼,对缓解地方政府资金无疑将更为有效。

  当前淮安正抓紧落实公租房转租为售的相关工作。主管部门已请来3家评估机构,对荷达雅苑、福星花园、东风小区三个小区里的公租房进行评估,售价将很快出炉。当地已接受被保障对象相关申请。

   租房族”变身“有房族”:市场似乎还难买账

  虽然是依据实际需求出台的政策,但目前看,市场对淮安公租房共有产权政策反应平淡。记者发稿时,1503户承租家庭中,还没有一户有买的想法,“一单申请也没收到”,刘远胜坦言。常州市场对此反应也并不太积极。

  其实原因很简单,租金便宜,买不如租。在此之前,常州公租房最长租期为5年,租金为市场租金的65%,在承租一定年限后承租户方才有一定资本积累,一上来就买,显然不太现实。再者,常州房价在省内相对平实,虽然公租房售价打9折,但与市场价相比性价优势恐也不明显,所以政策恐怕一时还难以唤起市场热情。同理,淮安公租房承租者承租两年后,能买得起房的人应也是少数,大家难免存在观望和迟疑心理。

  另值得指出的是,这几年江苏各地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之常州、淮安这样的城市住房自有率已经很高,外来人口相对有限,所以公租房需求已不太旺盛,2013年起,常州公租房实物配租需求已从“人等房”变成了“房等人”。一方面,公租房供应充裕,另一方面,需求已显乏力,靠有限的租金回收成本过程更为缓慢,政府资产负担进一步加剧,如今借出售化解矛盾,但有限的需求似乎仍难支撑起可观的资金回收,依然有“远水难解近渴”的隐忧。

  共有产权房是住建部倡导的保障房发展方向之一,去年国家列出6个相关试点城市后,住建部总经济师冯俊曾表示,通过共有产权方式,可以使得一部分群众通过自己支付一部分钱解决住房问题;另一个是规范现有经适房和限价商品房制度,以此遏制在购置型的保障房里的牟利空间,使得房子购买后主要是解决住房问题,而非投机牟利。

  公租房尝试共有产权,此前并不在住建部视野之内,但无论如何,实践应会是最好的试金石。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唐传虎 蔡志明 汪晓霞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