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户籍通迁实施一个月 主城区迁往江宁最多

08.01.2015  14:20

  从2014年12月1日开始,南京施行全市户籍通迁政策。据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统计,至2015年1月1日这1个月内,共有4787人在主城区和“老五县”之间迁移户口。和往年同期相比,从市区迁往“老五县”、从“老五县”迁往市区人口出现了短暂高峰,其中超半数进城居民落户在鼓楼和秦淮两区。不过,迁进、迁出人口数量总体保持平衡,处于平稳。

  1847人迁往主城区 超半数落户鼓楼秦淮

  刘先生是全市户籍通迁受益第一人。他一家三口的户口位于江宁区,2012年在夫子庙贡院街购买了一处38平方米的学区房,准备将全家户口迁到秦淮区,为儿子上小学作准备。但受当时政策影响,他购买的房产不足60平方米,户口无法从江宁迁至秦淮区。

  全市户籍通迁政策施行后,购房落户的房产面积限制被取消。刘先生随即顺利落户,孩子就学难题迎刃而解。

  和刘先生一样,还有很多“老五县”居民为了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将户口迁到主城区。统计显示,户籍通迁首月,“老五县”共有666户、1847人迁往主城区,单月人数接近往年6个月迁移人口数量。

  2940人迁往“老五县” 江宁占71.4%

  和刘先生相反,唐先生则将户口从主城区迁往了浦口区。他在玄武区有一套4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户口一直挂在这里。平时他则在浦口区上班、生活。“户口挂在主城,实际居住在浦口,有很多不便之处。”他说,户籍通迁政策施行后,他就将户口迁到了浦口。

  从通迁动向看,“老五县”中江宁、浦口、六合户籍通迁最为活跃。在主城区迁往“老五县”的2940人中,2100人迁到了江宁区,占71.4%;705人迁到了浦口区,占24%。两者相加,占主城区迁往“老五县”总人数的95.4%。

  警方分析

  和往年相比,户籍通迁后主城区和“老五县”迁移户口出现明显的短暂高峰,且主城区人口从净流入转为净流出。2011年至2013年,主城区净流入人口分别为1239人、1695人、1554人。户籍通迁首月,上述现象得以改变,主城区人口净流出1093人。

  警方相关人士分析,户籍通迁后,江宁、浦口、六合相对活跃,这和这3个区域的位置、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而“老五县”迁往主城区人口中,53.15%的人选择落户鼓楼区、秦淮区,和上述两区拥有大量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密不可分。

  数字解读

  值得注意的是,在户籍通迁政策实施后短短1个月内,从主城区迁往“老五县”的人员数量超过了“老五县”迁往主城区的数量。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据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相关人士对此解读,认为户籍通迁后,短期迁移人口激增很正常。

  通迁政策施行后,主城区人口从净流入转为净流出,相关人士认为,以前大量在“老五县”购房居住的市民并未真正落户。通迁政策施行后,这些存量需求集中释放,导致通迁数字激增。这些存量需求逐渐释放后,通迁数字将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警方人士表示,户籍通迁首月,虽然通迁人口绝对数字相对较大,但主城区迁出、迁进人口大体平衡,并未出现人口迁移的重大波动。(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