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档案馆存150万张民国户籍卡 84岁奶奶见到15岁时户籍卡

27.05.2015  10:19
卢奶奶拿到了户籍卡影印本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卢奶奶拿到了户籍卡影印本

  在南京档案馆库里,存放着150多万张民国户籍卡,记录着1947到1948年老南京人的面貌。昨天,60多位南京市民与这些卡片亲密接触,查询到家族祖辈、父辈甚至自己的民国户籍卡。他们还走进了戒备森严的档案库房,成为走进档案深闺的第一批公众。

  通讯员 梅正亮 现代快报记者 徐萌/文 顾炜/摄

    84岁奶奶见到15岁时的户籍卡

  齐肩短发,朝左侧梳得整整齐齐……近70年过去了,民国户籍卡上的15岁女孩卢璋,已经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昨天下午,84岁的卢奶奶在南京市档案馆看到了自己15岁时的户籍卡。这张户籍卡显示,当年人口普查时,她正在钟英中学上初中,家住“三条营26号”。虽然是自己的户籍卡,但卢奶奶也是第一次见到。南京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解释,当时民国警政厅进行人口普查,登记的户籍卡一直存放在单位,并没有发到个人手上。

  卢奶奶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最初听说可以查询民国户籍卡,只准备来查查父亲的户籍卡,“父亲是当时南京图书馆的馆长,算是有名望的人。

  查询结果让卢奶奶喜出望外,全家11人的户籍卡都找到了。

  除了每人一张的户籍卡,卢奶奶还拿到另一张纸,列出了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和关系。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民国户籍卡分为口卡和户卡,一人一张的是口卡,相当于身份证;一家人一张的是户卡,相当于如今的户口本。

    彩印的民国户籍卡,成为特殊的家族礼物

  74岁的戴诠回忆,1947年前后,自己只有六七岁,父亲曾带着他们兄弟几个到中华门火车站附近登记过户籍。戴诠说:“父亲把我们一个个抱起来,对面警察从头到脚打量一遍,然后记下来。”不过,经过查找,并没有找到戴诠的户籍卡,但他也没有空手而归,“父亲、叔叔、婶婶的户籍卡都找到了,把彩印的户籍卡拿回去好好珍藏。

  南京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现场将市民查到的民国户籍卡打印出来,让大家把这份礼物带回家。

   150多万张民国户籍卡,成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

  近日,150多万张民国户籍卡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如此齐全的民国户籍卡,在全国绝无仅有。”南京市档案馆法规宣传处处长周跃进说,当时,全国多个地方都进行了人口普查,制作了户籍卡。南京进展最快、保存最为完好,系统记录了当时南京居民的人数、职业、受教育程度等。

  南京市档案馆2006年从公安系统接收了民国“首都警察厅”遗留的户籍资料。从150多万张民国户籍卡中,还“”出130多位名人,包括周恩来、宋美龄、袁隆平等。

  这批民国户籍卡形成于1947年到1948年间。市民带上身份证,就能去南京市档案馆查询,“原则上只能查询自己家里人的户籍卡”。

    老档案躺在恒温空调房

  去年10月底,南京市档案馆落户河西梦都大街,100多万卷(件)档案也搬入新家。为了更好地保存,档案原件平时都静静地躺在库房中,很少与公众打交道。昨天下午,60多位市民走进档案的“深闺”中,一探究竟。进门之前,档案馆工作人员提醒:水和明火不能带进库房,而且不能乱碰档案。

  刚走进库房,立刻感觉温度低了好几度,两侧都是三米高的架子,每层架子上码放着一个个纸盒,里面放着档案原件。工作人员介绍,档案存放在4层32间库房中。“库房是恒温的,保持在15到18摄氏度,而且要防虫、防火、防光。”市民如有查档需求,可以到大厅登记,工作人员会代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