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自拍《我的截瘫父亲》引热议 想让父亲重新站立

25.03.2015  13:52

  只要不刮风下雨,黄顺成都要戴着护具在双杠上进行行走练习

  一年多没洗澡的黄顺成在儿子的帮助下除尘迎新年,后背两条伤疤清晰可见

  3月23日,郑州报业集团豫览视界官方微信“豫览”,发出一个名为《我的截瘫父亲》的图片故事,引起广泛关注,阅读率已达上千次。不少网友看后不仅纷纷转发,还留言和致电了解情况。“看了照片,竟然哭了,立刻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可以感觉到,拍摄者是充满情感,又无可奈何。我希望能帮帮他……”网友“梦里的微笑”的留言,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投稿的是一个在外地媒体工作的郑州小伙。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瘫痪在床的父亲,但又不能守在父亲身边尽孝,只能用这组图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郑州晚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图片作者、《三峡商报》记者黄余洋,了解了详细情况。

   飞来横祸老人从高处跌落失去行走能力

  黄顺成,新密市刘寨镇小李寨村普通农民,一位本该享受着三代同堂、儿孙绕膝的花甲老人,却不幸因一场意外事故而丧失了行走能力。

  2014年1月6日,他在给自家盖房子时,不慎从房顶跌落,造成脊柱三处错位断裂而导致高位截瘫。前期治疗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下了5万多元债务。

  黄顺成过去是家里的“顶梁柱”,如今下身失去知觉,生活无法自理。他痛心的还不是自己的病况,而是因为自己,让一大家子本不富裕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

  他的母亲如今已是80岁的老人,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现在整日忧心忡忡。

  “你奶奶身体不好,本来应该是我来好好孝敬她的,现在反倒要她来照顾我,感觉很对不起她。”黄顺成几度哽咽着对黄余洋说。

  黄余洋听了,扮起笑脸好言安慰父亲,但自己也无数次悄悄落泪。

   永不言弃母亲含辛茹苦只为父亲重新站立

  为了让老伴儿能够重新站立起来,黄余洋的母亲郭金芳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驾驶着电动三轮车载着黄顺成,赶往10多公里外岳村的一家诊所针灸治疗,寒来暑往,刮风下雨,从没有中断过。

  一年多来,虽然经过输液、扎针、过电疗等康复治疗,黄顺成的双腿仍然没有任何疼痛知觉。但倔强的郭金芳丝毫没有放弃。再远的医院,再贵的药物,只要能对瘫痪康复有效,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带着丈夫尝试治疗。

  黄余洋远在湖北工作,照顾父亲日常生活的重担全都落在母亲一人身上。给黄顺成端饭、推轮椅、擦洗身子、按摩、端屎倒尿,每天郭金芳都要一遍遍地重复。

  在照顾丈夫的间隙,她还得下地劳作,维持全家人的生活。

   走投无路

   重要康复期无钱继续治疗

  “从医学上来讲,一年内是黄金康复期,两年到三年是重要康复期。”黄顺成的主治医师、一五三医院脊柱科医生吴一凡说,“如果有经济能力,最好还是去医院进行康复治疗,这样站起来的希望才更大一些。

  由于黄顺成不符合农村大病救助政策标准,虽然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了4万元费用,但一年来自费的手术和康复治疗费还是花了十几万元,负债累累。

  黄余洋在湖北宜昌工作,爱人在家照顾孩子,还要负担每月房贷。不能撑起家庭的重担,要让母亲劳累奔波,让父亲忍受伤病的折磨,他倍感惭愧。

  黄余洋的弟弟为了给父亲治病,准备卖掉家里的新房,黄顺成知道了,坚决反对:“宁愿一直瘫痪,也不能让小儿子结婚时没有房子住。

  今年春节,黄余洋回到家里,一筹莫展。妈妈郭金芳说:“病还要看,路还要走,虽然不知道哪里是路的尽头。”他默默地用自己的镜头,含泪记录下父亲的生活场景。

  看了这些照片,如果您想帮他,请致电晚报热线96678。(郑州晚报记者张翼飞/文三峡商报记者黄余洋/图)

  原标题:小伙自拍《我的截瘫父亲》引热议想让父亲重新站立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