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一季度GDP增长8.4%

25.04.2015  10:26

  24日,省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江苏经济一季报。一季度全省GDP同比增长8.4%,虽比去年全年回落0.3个百分点,但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与此同时,我省经济质效提升,结构调整亮点频现,积极因素和新兴力量正在集聚。


  增速放缓,但仍处于合理区间


  “主要指标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合理区间。”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兴远分析说,8.4%这个经济速度既支撑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又实现了企业有盈利、财政有增收、民生有改善。一季度全省新增城镇就业29.5万人。3月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2%,处在较低水平。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2.9%;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5.3%,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与1—2月份相比,部分指标有所回升,如,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回升0.5个百分点。


  最新数据显示,江苏经济正走向结构趋优的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一季度,全省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7.9%,快于规上工业1.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快0.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48.5%,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对稳定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充分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刘兴远解读说。


  收入高了,消费贡献率过半


  三驾马车的动力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季度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1.1%,比投资贡献率高3.7个百分点,初步呈现以消费拉动为主的格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增加了居民消费的底气,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42元,同比增长8.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上年同期的1.84:1缩小至1.81:1。对经济稳增长起关键性作用的投资,一季度同比增长11.5%,增速较1-2月回升0.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增速快于其他投资。出口保持正增长,一季度全省出口同比增长2.1%,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4.2%,高于加工贸易1个百分点。


  刘兴远表示,江苏经济向中高端转型的趋势日益明显,正通过创新增创发展新优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成本竞争转向质量品牌服务竞争。预计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万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高于工业0.2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9.7%。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8%,快于全部投资6.3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8.9%,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与互联网相关的新业态扩张势头强劲。如,全省快递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0%以上。一季度,全省无店铺商贸主体实现零售额53.6亿元,同比增长21.3%,增速高于有店铺零售额15.1个百分点。


  量增质优,改革红利逐步释放


  一季度江苏经济稳中有进,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改革红利逐步释放。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的多项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发展内生动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的潜在动能加速孕育。如,新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年来,全省新设立公司制企业27.22万户,同比增长59%;注册资本总额7855亿元,同比增长85%。


  对当前经济增长放缓又该如何看待?刘兴远认为,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外需动力不足,对外向度较高的江苏经济产生很大影响,一季度江苏进出口增速同比下降2.6%,正是受制于国际市场因素使然。二是我国经济正处在“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增速换挡和结构调整相互交织,新旧产业与动力转换还没有衔接到位。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有一定必然性,因为基数越高,增长速度就越不容易维持。2014年,全省GDP增量超出5000亿元,相当于上世纪1995年全年的经济总量。而最值得关注的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江苏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正在不断提升。“这正是全省上下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新常态的结果。同时也说明,江苏经济换挡并未失势、量增质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