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在这里实现了”

17.02.2016  20:01

  他创办的书屋每年免费服务市民6万人次

  宁静的时光,从翻动书页的指尖悄悄滑过;咖啡的香气,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一位满头银发的中年人,靠在窗边,手里拿着一本季羡林先生的名作《中国精神中国人》,读得十分专注。在他的肩头,一条象征着“感恩、关怀和爱”的蓝围巾轻柔地垂下来,在阳光下闪耀着明媚的光泽。

  这是今年春节期间,江阴香山路上闻名遐迩的公益公众阅读平台“香山书屋”里动人的一幕,而那个戴着蓝围巾的读书人,就是“香山书屋”的创始人季丰。春节期间,季丰和他的“香山书屋”迎来了众多好学上进的青年、痴迷绘本的孩子和无意间路过的游客,看着如此多的人爱上读书,季丰由衷地感到高兴:“我的梦,在这里实现了。

  今年41岁的季丰,从小就有一个“读书梦”。20多年前,当他高中毕业,从老家盐城来到江阴打工的时候,读书就是他最钟爱的休闲方式。创办自己的企业后,季丰在公司里发起了“读书会”,他甚至规定,所有员工每月必须买100元的书,不买或买不足要扣工资。渐渐的,季丰的“读书梦”成了全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里20多名员工也成了江阴最早一批全民阅读推广者。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2011年,季丰把自己的公司迁往别处,在原址上办起了一间“香山书屋”。书屋向公众免费开放,市民到这里看书,不仅不花钱,还能喝到免费的咖啡和香茶,参加各种公益文化活动。一时间,“香山书屋”成了江阴城里小有名气的“文化潮流地”,大人小孩、本地市民、外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书屋里呆不下了,季丰就在屋外搭了一个读书棚,书棚里装了空调,接了网络,24小时不上锁,无论谁、无论何时来到这里,都可以享受自由阅读的时光。

  最初,香山书屋里的上万册书籍全部来自季丰的私人收藏,书屋的日常运营维护也都由季丰和公司员工承担。2012年,一位叫李易安的读者主动提出,希望成为书屋的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来书屋帮忙。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平日里的热心书友大多成了书屋的“注册志愿者”,他们中有普通市民利用节假日来书屋义务服务,有外国友人一次就捐出价值上万元的英文图书,还有退休教师在书屋开设书法、中医、钢琴、亲子阅读等公益课程,免费向公众开放。因为季丰常常戴一条蓝围巾,志愿者们于是给自己取了一个别致而温暖的名字——“蓝丝带”。

  “蓝丝带”在飘,书也在“”。2014年,一个淡绿色的“漂流书箱”出现在江阴黄山湖公园,2000本图书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至今两年,一本没少;一对80多岁的香港籍老夫妇,亲眼目睹书屋蓬勃之势,欣然捐出10万元,在江阴的学校、企业车间、社区活动中心设立多个香山书屋漂流点;位于江阴的“远望号”基地,众多官兵成了香山书屋的拥趸,干脆把营房变成了香山书屋的一个阅读驿站;2015年3月,香山书屋联合江阴市孔子学会众筹资金14.5万元,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设立图书漂流点,把阅读的种子种进了校园……

  在季丰身上,书和“蓝丝带”已经融为一体。他是全民阅读的推广者、公益理念的践行者,更是城市文明的传播者。5年来,季丰的香山书屋扩展至3家实体书屋、25个漂流点,聚集了36支志愿者团队、1000多名注册志愿者和3000多名“蓝丝带”,每年服务市民6万人次。由他领衔开发的“全民阅读推广工程”和志愿者管理的“时间银行”,在江阴市、江苏省以及全国推广,他本人也被评为“江苏省全民阅读推广先进个人”“江苏最美志愿者”。

  而在这所有的成就之中,最令季丰感到高兴的是,在他的身边,爱读书的人多了,乐于做公益的人多了——“一个人会因为读书而变得伟大,一座城市会因为阅读而走向辽阔。我的这个梦想,正在成为大众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它就会成为现实。

  本报记者马 薇

编辑: 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