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黄河”温润一座城

15.03.2015  17:29
“我是黄河”温润一座城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新华报业网讯 “有事请说,我是‘黄河’!”13日中午时分,手机铃声响起,王爱东抓起来就是这句话,极像电影里的镜头。

  “刚看到有几个小孩在3号桥右边的护坡上玩,你们要不要派人去看下?”电话那头是个陌生人。“收到,谢谢!”老王当即通过对讲机安排人员前去巡查。而这样的镜头,几乎每天都会重复许多遍。

  56岁的王爱东,是宿迁一名普通的机关退休职工,也是横亘宿迁市区古黄河边救援队的一员。这群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每天或在水面游弋,或在岸边巡逻,一旦发现有人落水便迅速实施救援。救援队以老王为首,代号“黄河”。

  “这水深呢,6米多!”10日上午,记者在宿迁市黄河公园码头登上了老王的“智刚号”巡逻快艇。引擎轰鸣,快艇溯河而上,老王指点着告诉记者:“古黄河市区这段有10多公里,水面最宽处180米。不怕河大,就怕坡滑,你看这两边的护坡都是水泥砖,斜面都是青苔,一般人滑下去真爬不上来。

  与古黄河救援结缘,纯属偶然。2009年,当地3名大学生创业,在古黄河上开了一处水上乐园。当年2月一个星期天的早上,

  习惯每天早起转转的王爱东散步到水上乐园附近,听到有人呼救,一位岸边洗菜的中年男子不慎滑倒河中,这3名大学生跳下去救,可护坡太滑,他们手拉手愣是上不来。王爱东赶忙找了根竹竿,将他们一个个拉上岸。

  河大水深,难免意外,再有人落水怎么办?老王细想了一番,领着3名大学生自发组建起一支水上义务救援队。没有专业教练,他们互相交流水下救人的心得;缺乏专业设备,水上乐园一艘两冲程老式快艇就是全部家当。

  当年4月、5月和6月,接连发生3起落水事件,让老王感到力不从心。“水上救援的黄金时间就5分钟,每次我们都担心快艇出状况。5月份那次,开出去20米就熄火,真把人命都急出来了!”老王皱着眉头说,他们找来维修人员,人家一检查,说快艇档次太低,根本不能搞专业救援。

  2010年6月3日一次失败的救援,至今还是老王心头的痛。一位轻生女孩从黄河1号桥上跳了下去,救援队闻讯立即出发,快艇3分钟只开出300米,眼瞅着离桥墩越来越近,老王一个猛子跳进水里游了过去。依他的水性,憋一口气下水能摸5平方米左右,换口气再下去,仍然没有摸到人。如是三次,筋疲力尽的老王自己也“吃水”了,隔着水面看到桥墩上站满了人,可手脚动不了。危急时刻,队友唐司军救了他的命。

  “醒来时躺在医院,才知道那天诱发了心脏病,差点就‘光荣’了。”听说那个女孩最终没能救起来,王爱东伤心地流下眼泪。

  这一幕,被前来探望的热心市民张洁看在眼里,她将老王的故事在朋友圈里一说,筹到8万元,买下一艘电启动的四冲程快艇,捐给黄河救援队;泗洪检察院干部夏炜发动同事捐了2万多元,帮建了个通讯基站;当地一企业送来1.6万元燃油费;企业家周咸材捐赠了价值2.3万元的“水下定位摄像仪”,广东不锈钢老板于萍、安徽渔网门市王松峰、华之快印传媒、如家酒店等纷纷伸出援手;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专门批了个号段,还帮队员们配备了30公里范围适用的专业手台……

  众人拾柴火焰高,装备焕然一新的黄河救援队效率倍增。2013年3月6日夜里10点,救援队在2号桥下一次性成功救援4个人,一战成名,轰动全国。

  24岁的赵跃是一位家庭农场主,也是黄河救援队年龄最小的队员。他兴致勃勃地带着记者参观“救援小屋”。就在2号桥岸边,一处不到8平方米的简陋板房,两张高低床上堆满了救生衣;架子上堆着一大摞队员们救援时被水淹坏的废旧手机。屋中央,一台旧电脑上连着古黄河沿岸32个摄像头,实时监控桥墩下、护坡边等盲区。“5年多来,老王每天晚上就住在这里,年三十也不例外!”赵跃说,监控值班要求“休息不关机,睡觉不脱衣”。2012年除夕夜,就是通过监控视频成功实施了一例救援行动。

  “能喊一嗓子,就是志愿者!”这是救援队扩大志愿者队伍的成功理念。“我以前总觉得救援队员必须会游泳、胆子大,发展对象锁定年轻人、退伍兵和渔民,前4年才发展22人。”老王告诉记者,去年开始,他受当地“迅哥在线”警务平台的启发,广招志愿者,哪怕你不会游泳,但如果能及时喊一嗓子,不就是参与救援了么?思路一变,黄河救援队迅速扩充到338人。这其中,有曾经被他们救起的孩子,有平日河边垂钓的老人,有水面保洁员,还有沿岸各商户的老板、保安,当然也包括曾经反对老王从事救援的他妻子……2014年,救援队成功救援19人,其中9例是由这些志愿者队员第一时间报告的险情。

  “有时候,一个举手之劳就能挽救一条生命、一个家庭,希望更多的人走进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为身边的人,为家乡,尽点心、出点力。”救援队员王寒青说。

  在全社会的关注、参与下,古黄河两岸传递着守护生命的正能量。5年多来,救援队已先后救起42人,队伍及成员获得“宿迁十大见义勇为模范人物”、“感动宿迁”、“江苏省见义勇为新市民”、“江苏省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等荣誉。他们的守护,温暖了一座城。今年初的“宿城好人”颁奖晚会上,主持人宣读王爱东当选的颁奖词:“他挽救的不仅是落水者的生命,更有人们对社会向善、见义勇为的美好信念。

  本报记者刘宏奇庾康

  徐明泽李源王世停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