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双向投资更趋协调

18.03.2015  17:09

  商务部3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2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8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实现直接投资106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我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实现正增长,从规模上看二者已相差不多,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双向投资发展更趋平衡协调。

  良好市场环境吸引外商来华投资

  我国经济发展良好基本面未改,简政放权降低了行政成本,投资贸易便利化继续推进,我国良好的投资环境,促使国际跨境资本来华投资意愿较为强烈。

  资本跨境流动根本的因素在于投资回报率的高低,一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向好,必然会带来较好的投资回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并非是经济增速的大幅降低,而是实现高质量的增长。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了有就业的增长,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速远高于平均水平,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更趋优化对外资产生的影响。

  我国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通过政府做“减法”,助力实现经济增长的“乘法”效应。简政放权的推进,为市场经济主体发展带来重大利好。行政成本以及时间成本的降低有助于企业利润空间的扩大,提升投资回报率。

  我国一直大力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意在为外商来华投资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随着此前诸多稳外贸增长的举措落地,我国投资环境更趋优化,投资更为便捷有效。

  内生动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

  对外投资增速的加快,也离不开我国相关的鼓励政策。长期以来,相对于利用外资,我国对外投资是一大短板,为鼓励企业“走出去”,从财税政策到金融服务,从法律服务到保险助力,我国出台各种举措为其护航。对外投资管理方式的改革,将大大方便我国企业“走出去”。

  近期全球外汇市场的变化,尤其是欧元对美元的贬值,为我国企业对欧盟投资提供了一个机遇。

  沈丹阳表示,从投资角度分析,欧元对美元的不断贬值,导致欧元区的资产价格下降,为中国企业在欧元区的投资并购带来了机会。我国对欧投资增长很快,今年前两个月,对欧盟非金融类直接对外投资同比大幅增加了9.5倍。

  不过,沈丹阳同时也表示,影响对外投资的因素很多,资产价格只是其中之一,在欧元贬值的背景下,中国对欧投资的趋势和动向还需要密切观察。

  “两条腿”并重提升协调性

  我国去年已经成为净资本输出国,从当前我国双向投资的增长来看,这一趋势或将延续。

  后期我国应更加注重积极有效的利用好外资。日前我国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 年修订)》,并自4 月10 日起施行。《目录》的发布,表明我国将积极放宽外资准入,转变外资管理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承接高端产业转移,进一步增强透明度。诸多举措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为推动企业走出去,我国还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今年初,我国吸收外资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表明我国对外投资的良好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我国仍然是理想投资目的地之一。对外投资超50%的增速,表明与吸收外资相比,我国对外投资的增速可能还要更快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主体企业规模扩大和实力增强,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根本因素源自市场自发形成的动力。开拓新兴市场是市场主体获得发展壮大的需求。随着企业利润的积累,我国企业主动走出国门开展全球并购,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实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总体上,中国利用外资正处在增长的势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3月17日在商务部月度新闻发布上说。他认为,制造业利用外资有所下降,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新常态出现调整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