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空间巨大

18.06.2015  13:12
        由广东省揭阳市与佛山市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德中小企业交流会,是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瞄准《中国制造2025》规划带来的新机遇,旨在推动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共赢。与很多论坛会议不同,本次会议注重实用性,强调把德国先进的技术与中国的广阔市场和制造能力相结合,寻找双方合资合作的领域或产业。
  当前,工业4.0、智能制造等概念和行动正席卷全球,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我国将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发挥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园区示范作用,利用双边、多边中小企业合作机制,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中德合作”正是本次交流会的关键词。
  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空间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田川在交流会上表示,该部将继续支持广东省开展中德中小企业合作,推动揭阳市建立中德中小企业合作长效机制,支持揭阳市建设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集聚资源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产业合作、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对揭阳市的支持力度。
  田川表示,中德两国同为经济、制造业和进出口大国,双方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并都致力于变革创新,中小企业合作具有广泛的利益交汇点和很强的互补性,前景十分广阔。首届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的举行,有利于推动中德中小企业携手并进、加强合作、创新发展。
  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必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应如此。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要以建设“一带一路”为契机,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到境外收购技术和品牌,带动产品和服务出口。鼓励中小企业到境外收购技术和品牌,带动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和帮助中小企业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中小企业提供应对反补贴、反倾销等方面的法律援助。此外,支持建立各类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展示中心,鼓励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降低市场开拓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将坚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坚持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和引进智力相结合。发挥已签署的合作协议和已建立的政策对话机制作用,深化中欧、中美等中小企业政策对话与合作、中德培训等方面的务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