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成食管癌高发地区 烫食、酱腌菜会吃出癌症?

30.04.2015  20:01

【龙虎网报道】(通讯员 钱钰玲)在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前十榜单中,胃癌、食管癌、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纷纷入榜且位居前列,早期无明显症状、筛查工作不完善是重要的因素,让很多消化道早癌成了漏网之鱼。其实,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是不错的,有的甚至能达到根治。

消化道肿瘤因何而起?如何揪出消化道早癌?哪种治疗方法能让患者获益更多?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施瑞华教授将为您一一揭晓。

病因:病从口入 吃出来的消化道肿瘤

说到食管癌、胃癌、肠癌的发病原因,很多人会想到家族史和烟酒刺激而,施教授特别强调饮食的问题。

施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食管癌的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内镜筛查发现,江苏是食管癌高发地区,特别是长江与淮河之间的一些县市如泰兴、泰州、江阴、淮安等,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可高达十万分之一百至一百三,而一般肿瘤发病率达十万分之三十就算高的了。这与当地居民喜食吃烫食有关,烫食会损伤食管粘膜,出现不典型性增生,重度的增生就是肿瘤前病变。烫食还让食管处于不断的损伤和修复中,形成密密麻麻的血管,做食管组织做活检容易出现严重渗血甚至大出血。欧美人饮食以温冷为主,对粘膜的损伤小,内镜下看他们的食管没有太多的血管,非常光滑。

胃癌的致病因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它有很多亚型,不是所有的菌种都会致癌。在未来的技术条件允许时,可以只消灭有毒的菌种,做到针对性治疗,以免“通杀”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胃癌、食管癌还与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腌制食品有关,因此,最好吃当天的新鲜菜,再不济就吃冰箱保鲜的菜。肠癌和高脂饮食有一定关系,吃的过于油腻会加重肠道负担,肠道蠕动减慢,食物或毒素滞留肠道刺激肠粘膜。

筛查:别“谈镜色变” 无痛胃肠镜已投入使用

就目前来看,我国消化道早癌的筛查尚未全面铺开,食管癌、胃癌、肠癌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城市居民单位体检的项目中没有内镜检查,农村地区的筛查就更为滞后了。江苏是食管癌、胃癌的高发地区,建议40岁以上每年做一次胃镜查查食管和胃部情况。研究发现肠癌的发病年龄偏大,正常人群50岁以上可以做一次筛查,如果没有问题就间隔3-5年做一次肠镜。另外,如果发现大便带血,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痔疮而掉以轻心,可咨询医生,必要时做个肠镜检查。

施教授告诉记者,胃肠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与不适。就拿常规胃镜来说,患者会有恶心、呕吐、呛咳等不良反应。而且,眼睁睁地看着长长的管子一点点插到胃里,这在心理上也是不小的折磨。不少患者因害怕而耽误了消化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失去了手术或其他治疗的最佳时机。目前,中大医院已全面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医师在检查前为患者注射短效麻醉剂并全程监护,约1分钟后患者即可安然入睡,避免检查过程中恶心、呕吐、疼痛等不适,同时还能提高检查质量。患者无任何不适与痛苦,就像美美地睡了一觉,受到一致好评。

诊断:色素内镜让早癌“原形毕露

目前对于肿瘤的筛查、诊断,主要还是依赖肿瘤标志物,比如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的肿瘤标志,癌胚抗原(CEA)是消化道肿瘤的标志等。但是,肿瘤标志物存在一个问题,它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差,如果肿瘤标志物提示有消化道肿瘤,事实上可能只是炎症或息肉。因此,肿瘤标志物只能用于初级筛查。那目前有没有办法能对消化道肿瘤做到更明确的诊断呢?施教授说,内镜检查技术的奇妙之处是肿瘤标志物无法比拟的。

以食管癌为例,常规内镜下,“身经百战”的消化科医生才能观察到食管粘膜颜色和形态的异常改变,确定有无病灶和大概位置,但不能明确边界,这就给手术切除带来了麻烦,很可能切不干净,而且早期食管癌或较小的病变部位仍然容易漏诊。色素内镜(碘染色检查)的优势在于,它能让病灶在几秒之内“原形毕露”。将碘液经喷管由下而上慢慢喷射到食管壁,等待几秒之后,没有病灶的正常粘膜被染成了棕色,而淡染和不着色的区域就是病灶藏身之处。疑问来了,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神奇的反应?施教授说,碘液会与糖原发生反应变成棕色,癌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糖原,病灶区域的糖原少,反应不强烈或者不反应,呈现出的就是淡染或不染的景象了。碘液会刺激食管粘膜,病人会出现恶心、烧痛感等不良反应,施教授发明的碘液组合套装配有一小瓶中和液,将它喷入食管可消除病人的不适,这项发明已拥有国家专利。

色素内镜能让医生清晰地看见病灶的范围、形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界线。这为内镜下的手术切除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大大提高了活检取材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治疗:超级微创手术来了

以前,消化道肿瘤要开胸切除,创伤大恢复慢。现在,内镜超级微创手术的时代来了。如果是食管癌前病变,色素内镜成功定位边界后,在距离边界5毫米的外围做上圆点标记,沿着标记整块切除即可。对于食管、胃、肠道起源于粘膜下和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和间质瘤,可以行隧道内镜下切除术、全壁层切除术。食管粘膜下肿瘤通常只是食管壁上的一块隆起,它的“大本营”在粘膜下,可在距离肿瘤口侧3-5厘米切开一个口子,顺势建立粘膜下隧道,让肿瘤充分暴露,内镜下完整剥离并取出,最后用钛夹交替闭合隧道口。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出血,既保住了食管,又免受动大刀之苦。

施教授已成功完成几千例此类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这方面的顶级专家。内镜下的食管看上去“别有洞天”,其实它只有2-3厘米宽,在这么狭窄的通道内做手术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水平,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穿孔、大出血等严重问题。施教授说,做这类手术需要具备“胆大心细的”素质,既要有胆量做别人不敢做的手术,又要能沉下心来“精雕细琢”。

来源:龙虎网  编辑:李袆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