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活动中心启动半年吸纳近10万人次 成老人乐园

04.04.2016  14:43

  中国江苏网4月4日讯 “这里的功能设施很齐全,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很热情,来了就不想走,来了一次还想来第二次。”一位在市老年活动服务中心打乒乓球的老人向记者说道。

  “每天前来休闲娱乐的老人将近800人次,启用半年不到,已经吸纳了近10万人次。”市老年活动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从去年10月18日投入使用,位于市区扬子江北路的这栋7层6000平米的大楼缘何备受老人们的青睐?日前,记者实地探访,与老人、工作人员以及相关负责人对话,探寻背后原因。

  功能设施齐全

  老人点赞说,这里就是我们的乐园

  上午8点55分,这时离市老年活动服务中心正式开门时间还有5分钟,门前早已站着十来个排队等候的老人。负责大厅接待工作的王明莉说,最多的时候能有50个老人排队等候,为的就是能“”到心仪的娱乐项目。

  走进大厅,是一个绿意盎然的茶吧。三五老友围桌小聚,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天,既放松又惬意。拾级而上,是一个偌大的歌舞厅,可以容纳200人在此跳舞、唱歌。市老年活动中心负责人张鸣说,歌舞厅是活动中心最受追捧的场地之一,最高峰时,同时有200多人在里面跳舞,用“摩肩接踵”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三楼是影视剧场,每逢周三下午,都会放映电影。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剧场里共有100多个座位,但远远不能满足老人们的需求。每到周三下午,门口就会排起长龙。前不久,活动中心在门前安装了护栏,引导老人排队按秩序进入大厅,采用刷卡取票的方式进入影视厅,对号入座。

  四楼的乒乓球室,是众多球友的必争之地。负责管理工作的卢亚丹说,每天下午,来这里打球的老人络绎不绝,台下等待的老人更是台上打球的几倍。家住康乐新村的73岁老人赵新,是一名乒乓球发烧友,与两名球友相约前来。他笑着说,这里的环境真好,休闲娱乐的功能设施也很齐全,真是老人们的乐园。

  在五楼、六楼还有台球室、健身房、书画室、图书室等,在这里,老人们几乎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娱乐场地。

  零收费零门槛

  免费进入,把服务送到老人心坎里

  最新统计的人口数据显示,我市目前总人口数有4611221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人达1087586人,占总人口数的23.59%。银发浪潮来袭,如何搭建更好的服务平台,让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市民政局老龄办主任江洪斌告诉记者,建设市老年活动服务中心是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是2014年市民生“一号文件”向社会的承诺,是扬州2015年城庆惠老民生实事项目,是市委市政府为广大老年人搭建的一个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新的品牌阵地。

  市老年活动服务中心之所以备受老人们的青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零收费、零门槛。

  在市老年活动服务中心筹建初期,市民政局局长张俐亲自率队,前往南通、无锡、镇江等兄弟城市,考察当地老年活动中心建设、运营情况。经过周密考察、详细考虑,民政部门达成共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市老年活动中心对全市所有60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开放,真正让市委市政府的民生福利覆盖所有老人。

  在二楼歌舞厅,刚跳完舞的王阿姨头上冒出汗水,一脸幸福。她开心地说:“一个早上,我体验了跑步机、按摩椅,还学会了一段舞蹈。”王阿姨说,能享受到这么多的休闲项目,还是免费的,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也希望这样的老年活动服务中心越来越多、越办越好。

  服务管理优化

  项目设置“高大上”,工作人员柔性服务

  到市老年活动服务中心休闲娱乐,每位老人都有同样的感受:室内空调开放,冬暖夏凉,电梯可达每个楼层,各楼层内随处可见字画或名人谚语。有老人说,不需要去体验各种项目,漫步在活动服务中心,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与高雅环境相对应的,是活动服务中心设置的高雅项目。活动服务中心除了设置棋牌室外,乒乓球室、健身房、书画室、图书室等休闲场地占了很大的比重。

  活动服务中心每周都会邀请市书画协会等组织前来,免费教授书画和培训上网。在这里,书画室里数张画案一字排开,可同时让20人作画;电子阅览室内有24台高配电脑,老人们可在这里尽情上网冲浪;手工室内,老人可以做手工、学编织和制陶。张鸣说,让活动服务中心成为培训点,为社区培养文体带头人,以点带面,让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市老年活动服务中心招聘的工作人员,全部都是本科学历,上岗前先培训,合格了再分配到各个岗位。卢亚丹是4楼管理员,由于这层楼的乒乓球桌很受欢迎,常有老人因“抢桌”发生口角。她的工作就是要协调好老人间的矛盾,也因此常被受“牵连”,被大伙笑称为“受气包”。不过,她对此倒是很坦然,“不讲道理的老人毕竟只有少数,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肯定不能硬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用自己的真诚换来老人们的理解。

  市民政局局长张俐说,市老年活动服务中心不仅要在硬件上设置合理,满足不同老年人的活动需求,更要强化软件建设,提倡柔性服务,营造温馨和谐的浓厚氛围,让老人“高高兴兴来活动,开开心心回家去”,探索适合我市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的新思路、新途径,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