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 财政部正式颁牌 无锡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7.10.2016  20:22

  10月26日,2016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安徽省铜陵市举办,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颁牌仪式在年会现场顺利举行,仪式上文化部、财政部正式向示范区创建城市颁牌,副市长叶万彬代表无锡市政府登台领牌。

  自2013年8月,无锡市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以来,无锡市在文化部、财政部的有力指导和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以扎实的举措和创新的思路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档升级、健全完善,顺利通过了文化部专家组的中期督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课题评审、示范区创建相关群众满意度测评、文化部专家组的实地验收以及最终的集中评审。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是文化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项目,也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得到了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示范区创建对于推动创建城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起到了重要作用。无锡市牢牢把握示范区创建的难得机遇,立足于以创促建、以创促改、以创促优,通过更高的定位和标准进一步提升、扩大、延伸公共文化服务。

  一、强化保障、完善网络,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

  无锡市委、市政府把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加强文化建设、保障文化民生的重要抓手,突出协调发展,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无锡市入选创建城市以来,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创建领导小组,下达目标任务书,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先后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创建督查。创建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和民生实事工程,并列为市人大、政协重点督查目标任务。同时强化资金投入,两年全市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累计达24亿元,全力保障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注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各级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按要求加强人员配备,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落实3名以上专职人员;扶持培育群众业余文艺团队3300余支;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全市文化志愿者达2.78万人。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干部培训,推行专业艺术人才下基层辅导。

  三是健全考核制度。通过第三方测评的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指标列入全市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发布了《无锡市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标准,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公共文化服务外包机构,重点围绕队伍建设、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评,并聘请第三方进行抽样暗访和测评,确保其服务质量与服务效能。

  四是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落实市文化馆新馆、市非遗展示馆改扩建项目,巩固优化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达标建设成果,形成梯次辐射网络。全市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剧场、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设置率和达标率均达100%;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均为部颁一级馆。

  五是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通过举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无锡分会场、中国(无锡)吴文化节、阳山桃花节等活动让艺术走近寻常百姓;“群芳奖”评比展演、“激情周末”广场文艺、 “梦想艺术汇”等本土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深入人心;深入开展“送电影、送戏、送书、送展览”下乡工作,两年来各级投入文化下乡资金2078万元。

  二、创新思路、以点带面,创建亮点可供借鉴

  在创建工作中,无锡市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和长效模式,并努力在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创新上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形成了具有一定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亮点。

  一是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地方标准体系。为探索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模式、路径和方法,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制定并由市质监局发布实施《无锡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无锡市公共文化服务评价》2个综合标准和《无锡市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无锡市综合文化站服务规范》等10个分项标准,形成了科学、规范、适用、易行的公共文化服务地方标准体系。同时,“新兴城区(开发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标准化建设”项目获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并通过验收。

  二是结合制度设计研究,深化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制定出台《无锡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无锡市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办法》、《无锡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要则》等政策,形成无锡特色的示范经验。新区图书馆服务外包模式向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领域扩展,取得新成效。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两年出资1700万元购买公益性文化项目144个,出资300万元小额资助扶持群众特色文化团队721支。以“民办官助”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凤凰美术馆、冯其庸学术馆等一批民办公益性文化服务场馆蓬勃发展,成为无锡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补充。

  三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图书馆总分馆建设闯出新路子。两年多来,无锡市完成全市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现图书通借通还;设立24小时无人值守图书馆5家,合作建设特色图书馆4家,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不断取得新成效。江阴市创新建立“三味书咖”城市阅读联盟,在全国首创“公共图书馆+咖啡馆”的合作模式,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创了城市公共阅读的“江阴模式”。

  四是顺应数字化发展新趋势,探索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新模式。开通移动图书馆、智慧无锡移动APP,完善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网上剧院建设,博物院网站开放3D全景数字展览。建设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公共电子阅览室和主要公共场所提供免费wifi覆盖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保障标准。

  三、高度重视、全面提升,创建后续管理持续开展

  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三年为时间节点,力争在省内率先形成具有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特质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格局。

  一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完成市文化馆新馆、美术馆新馆和市少年宫等市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市图书馆设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推广新型城市阅读联盟建设。到2018年,全市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不少于2150平方米,30%以上的行政村和社区建成标准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二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实施,促进均等化。以基本保障标准为基本准则,强化政府责任,落实基本服务项目和内容。积极推行公共文化服务规范标准,加大免费开放力度,完善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扩大已有文化下基层活动品牌,推动农村数字影院和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镇、文化艺术普及培训等公益文化活动。

  三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推广和改进公益性文化单位和服务项目服务外包模式,鼓励社会力量通过主办、承办、协办、冠名、合作、捐赠等方式参与各类公共文化服务。群众特色文化团队小额资助专项资金增加到每年200万元。每年调整发布《无锡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目录》,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保持每年不少于850万元。

  四是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完善网上图书馆、网上文化馆、网上博物馆、网上美术馆、网上剧院等建设,满足人们的数字化生活需求。结合“无线无锡”、“智慧无锡”、“无锡观察”等信息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大力发展数字生活形态。

  五是构建公共文化运行长效机制。深化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机构理事会制度,扩大社会参与面,提高公共文化机构运行效率。推广“三味书咖”、香山书屋、“文体联”等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多元联动格局。全力推行制度设计成果的贯彻执行,扩大成果转化,力求为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多的参考和镜鉴。

 

(无锡市文广新局)

宿迁市出台《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文化厅
徐州市文广新局组织开展“百千万”走访帮扶活动
  为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文化厅
南通市1050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被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在刚刚召开的南通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中,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