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说贪腐

18.12.2016  08:01

  泰州原副市长贾春林的受贿故事如同一出人生大戏。只是,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无论是戏里还是戏外,贾春林或入戏过深,或刻意置身戏外,实际都在一步步将自己推向腐败的深渊。

  让自己演好大戏。这大概是腐败官员在工作中的标配了。泰州当地人称“口碑还算可以”、“干了一些事”,这正是贾春林所要追求的。大办“油菜花节”,“人文兴市”,把兴化的旅游搞起来;大规模投入民生工程,建设防洪大堤,亮化城市,这些都是好事。当初贾春林是不是演戏,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或者也可以说,当初不是演戏,但是演到后来就演成了戏。这样的戏,后来者不能学。

  把自己写到戏里。贾春林自作聪明将自己和行贿人的利益往来编成案例向律师和法学专家请教,问他们是否构成受贿罪。专家告诉他,只是违纪问题,不触犯法律。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专家不专,尚不知道十八大的精神终将落到实处,以为还像过去有的文件一样发了白发;二是专家宽慰,认为贾所述行为在违纪与违法之间,一般就低不就高,可以从轻处理;三是专家被蒙,贾在编辑故事时为防止别人识破,刻意淡化了某些情节,使专家忽略了特定关系人受贿等重要的定性证据。但是不管是哪种原因,并不真实的结论已为贾春林所用,他自编自导了这一出警示教育大戏,又自己信了假的结论,当然要承担全部后果。戏,毕竟是戏,偏离生活的剧本,必然导致对很多现实问题的误判,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失衡。

  将自己置身戏外。贾春林并不是一直在演戏,当桃色事件曝光后,他却装模作样地将自己置身戏外,利用其他人手处理,从而埋下了至少两颗定时炸弹:一是吸毒女子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面对其一而再再而三的敲诈勒索,贾春林居然无动于衷,总认为一切都能“摆平”;二是帮他处理吸毒女敲诈事宜的3个商人之所以有耐心且一直在自掏腰包应对索赔,是因为贾春林需要持续不断地关照他们的生意。这等于是不停地朝着贾春林受贿的箩筐里增加砝码。这样的戏演到最后能有好结局吗?任何违纪违法的事情,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出简单的戏,也不可能一直演下去。

  行文至此,想必读者都已明白:“小算盘”该收起来了,全面从严治党绝不是一出可以预先设计、可以修改情节或结局的儿戏! (曾亚波,反腐败专栏作家,微信公众号“亚波评论”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