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第一人受聘利济巷馆馆长

18.04.2016  21:59

  4月18日,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第一人”苏智良教授被聘为中国大陆首座经“慰安妇”亲自指认的、亚洲最大的以“慰安妇”为主题的纪念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馆长,南京市委宣传部长徐宁为苏智良教授颁发了聘任书。

  苏智良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2月,苏智良撰就了我国第一部全面探讨中国妇女受辱的专著——《慰安妇研究》,被誉为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第一人。也是“慰安妇”档案申请世界记忆名录的主要推动者。在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建设中,也提供了很大支持。

  据了解,苏智良研究中国“慰安妇”问题源于一次与日本教授的偶然交流.1992年3月,36岁的苏智良在日本东京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某次学者间交流时一位日本教授向他求证,“日军第一家‘慰安所’在上海”这个说法是否真实,这个问题让苏智良吃了一惊。“我研究上海史也有一段时间了,却从未听说过。”当时的苏智良暗下决心,要把这个问题研究清楚。开始苏智良以为这只是个小课题,没想到一头扎进去后,竟坚持了20多年。

  1999年,在苏智良的倡议下,上海师范大学成立了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2000年,苏智良教授担任东京“慰安妇”民间法庭审判中国代表团团长;2007年,他创设了中国“慰安妇”资料馆,这是继首尔、东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有关“慰安妇”的纪念资料馆;此外,他还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侵华日军‘慰安妇’研究与文献整理”等。2015年,苏智良作为首席专家,参与了中国“慰安妇”档案申请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工作。

  20多年来,苏智良教授足迹遍及全国,找到大量的慰安所原址,还自掏腰包援助受害者。他坦言虽然艰难与沉重,却是义不容辞的坚持与责任:“我遇上了,就不可能转身离去。” 作为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馆长,苏智良表示,将积极参与到陈列馆的各项工作中,为那段残酷的历史,奉献自己的心血和力量。

  据悉,此次聘任采取挂职方式,实行任期制,3年为一任期。受聘学者作为馆长,主要承担业务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职责,每年要带领中心成员至少完成一个以上的重点研究课题,提高中心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原由国民党中将杨普庆于1935年至1937年间陆续建造,为两层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物,1937年底,日军占领南京之后,将利济巷2号改造为“东云慰安所”,利济巷2号楼上第19号房间是朝鲜籍“慰安妇”朴永心当年被拘禁的地方。2003年11月21日,她曾经来现场进行指认。利济巷成为唯一经在世的慰安妇指认的慰安所,成为侵华日军罪行的证据。2015年12月修复完毕的纪念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编辑: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