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过冬得注意这7点

18.11.2014  16:43

  新华报业网讯 立冬之后,冷空气成了造访南京的常客,昼夜气温变化大,早晚温差有时甚至在10℃以上。变化多端的气候苦了有呼吸系统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最为典型。作为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慢阻肺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冬春季或气候骤变时易急性加重,稍有风吹草动马上就能反映出来。如何安然过冬成为慢阻肺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为此记者特意采访了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周贤梅,请她谈谈慢阻肺患者的冬季注意事项。

  1.避免诱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戒烟是预防慢阻肺的主要且简单易行的措施,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烟雾和粉尘吸入;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保持居室的温度于适当水平,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是20~28℃,但最益于健康的温度是18℃;不要为了保暖而紧闭门窗,应适时开窗通风,但应避免吹对流风;冬季干燥的空气容易诱发慢阻肺,可选用加湿器、洒水等方法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

  2.适当锻炼:通常患者会错误地认为活动可加重症状而减少运动,其实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练八段锦、做呼吸操(包括缩唇呼吸、吹气球、吹蜡烛等),都能保持和增强肺泡弹性,使通气量增加,提高血液中氧气含量,缓解缺氧。但因清晨天气干燥,气温低,可将锻炼时间调整到上午9~10点钟。出门时要注意防寒保暖。

  3.提高耐寒能力:在冬季,耐寒锻炼可增强患者抵御严寒的能力,从而预防该病的复发,如面颈部冷水摩擦可增强皮肤对寒冷的适应力,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减少冬季发病次数。这种锻炼最好从夏季开始,先用冷毛巾擦头面部,逐渐扩展到四肢。对体质较好、耐受力强者,可全身大面积冷水擦浴,坚持到9、10月份后再恢复到面、颈部冷水摩擦。冬季擦浴冷水的温度在15℃左右,一天1~2次,每次10~15分钟。

  4.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中医中药对增加慢阻肺患者抵抗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夏天的“冬病夏治”可通过鼓舞正气预防慢阻肺冬天急性加重,冬天口服膏方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减少急性发作。另外冬虫夏草、金水宝、至灵菌丝胶囊和玉屏风等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具有恢复作用。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等有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明显地减少急性发作与住院的可能;应用免疫调节药,如胸腺肽、泛福舒等可提高自身抵抗力,减少急性发作。此外,还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与生活作息规律,亦有助于增强抗病能力。

  5.注意饮食:由于慢阻肺患者长期缺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应补充足量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维生素A、B、C、E和锌、铁、钙等。为了减少冬季干燥气候对呼吸系统的伤害,可多吃百合、梨、木耳、芝麻、萝卜、蜂蜜、莲子、藕等滋阴润肺的食物。为了避免脾胃负担过重,还应适量进食富含营养又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用山药、薏米等煮粥或炖汤等。在脾胃功能正常,无明显厌食、腹泻、胸闷、腹胀的情况下,可以多吃禽蛋、鸭肉、鸡肉、鸽肉、鱼等平补之品,常饮牛奶、豆浆,但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应少吃或不吃,不要食用高碳水化合物、高糖成分的食品。

  6.恰当治疗:冬季天气干燥,呼吸道湿化不足,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使用祛痰药及雾化治疗,在坐位或俯卧位让家属拍胸背以利排痰。家庭氧疗可减少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如有低氧血症,每天吸氧最好15小时以上。缓解期维持药物治疗,如吸入噻托溴铵、福莫特罗、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等,不要随意停药。

  7.心理指导: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常外出散步、听音乐、养花种草等,可以分散注意力,减少孤独感,缓解焦虑、紧张的精神状况。

  -相关链接

  11月19日是第13个世界慢阻肺日,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将于11月19日当天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在门诊一楼大厅举行“世界慢阻肺日”大型义诊活动(三楼呼吸科门诊正常挂号,不参加义诊)。活动中将免费挂号及诊疗开方,免费测血压、血氧、简易肺功能。孙茜华琳月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