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 不被重视的“沉默杀手”

23.11.2015  15:53

  天气渐寒,老慢支、肺气肿患者进入了高发季节,呼吸科一床难求。而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或COPD)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老慢支、肺气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中国约有4000万慢阻肺患者,已成为第四大致死病因,堪称“不动声色”的“杀手”。那么,在秋冬季如何来阻击慢阻肺,本期名家访谈,我们专访了南京市胸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孙思庆。

  感觉呼吸急促时,肺功能已经失去一半

  孙思庆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或COPD,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其症状为气流受限、气短、咳嗽、气喘并且伴有咳痰,会逐渐削弱患者的呼吸功能,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但该病不易发现。如今,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慢性阻塞性肺病更远不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为大众所熟知。全世界有6亿人患有COPD,却有50%的人不知道自己患有COPD。当患者出现气促、呼吸困难时已是中晚期。

  孙思庆指出,COPD的高发人群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该病与吸烟、大气污染和经常接触粉尘等因素有关。之所以COPD不被大众认识,关键是该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当患者出现爬楼梯喘不过气时,到医院检查,肺功能往往已经下降到了50%以下。而一旦患上COPD,患者的肺功能将不可逆转,而且,晚发现后,肺功能会呈直线下降,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加以治疗的话,肺功能的下降趋势则会和正常人一致。

  警惕,感冒一次病情就加重一次

  孙思庆指出,慢阻肺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痰多(多黄脓痰)和气喘,随着冬季的到来,这一疾病开始集中暴发。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慢阻肺的患者,由于呼吸提供本身比较羸弱,特别害怕新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生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则病情就加重一次,肺功能不可逆的损伤会进一步加剧。

  因此,没有症状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等,以免加重病情。尤其是转入冬季,雾霾天增多,空气污染程度加剧,成为此病发病诱因。在冬季雾霾高发季节,患者最好不要出门。即便出门,也最好选择在太阳出来后,温暖的中午前后,并戴上口罩。

  测一测自己是否得了慢阻肺

  专家介绍说:慢阻肺需要注意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五种:1、长期抽烟的人;2、反复有呼吸道感染的人;3、长期有室内污染如农村地区烧柴火、有烟雾的人;4、从事的职业有粉尘环境的人;5、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在美国0.1%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与此有关,由于这种酶的缺乏导致肺泡发育不全而致肺气肿的发生。有资料显示,15%至20%的吸烟者会发展为慢阻肺。

  专家建议,回答以下问题将帮助你发现自己是否得了慢阻肺:1、你经常咳嗽吗?2、你经常咳出黏痰吗?3、你在进行爬楼梯、遛狗、逛街购物等日常活动时,是否比同龄人更容易呼吸困难?4、你超过40岁吗?5、你吸烟或曾经吸烟吗?如果以上有三个回答为“”,最好做一下肺功能的检查。孙主任建议,40岁以上的人体检时最好加入肺功能检查,及早发现慢阻肺,防患于未然。

  慢阻肺患者过冬,做到这几点

  在冬季慢阻肺的高发季节,孙思庆提醒,患者要加强保暖,出门多穿衣,戴上口罩。由于冷空气的刺激也是病情诱发和加重的因素,因此,清晨、傍晚老人最好不要出门去锻炼,以免诱发和加重病情。

  由于公共场所人多,空气不流通,慢阻肺的患者最好少去,以免感染病毒细菌造成病情加重,得不偿失。此外,雾霾天时,最好不要出门。平时居家生活,要注意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来。需要提醒的是,有吸烟史的人一定要戒烟,没有吸烟史的人要远离二手烟。慢阻肺患者一旦出现新的症状,比如发烧,黄脓痰量比平时增多,胸闷气喘症状加重,要及时就医控制病情,否则下一步就是呼吸衰竭。

  昨天,孙思庆介绍了一个锻炼肺功能的呼吸操,具体做法是:用鼻子吸气,然后憋住,时间越长越好,然后用嘴徐徐呼出。如此往复,每天2-3次,每次10分钟,有助于提高肺容量,训练肺功能。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