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书房:在姑苏古城中慢享阅读

06.07.2015  18:07

              一如书店标语“繁华静处遇知音”所写,紧邻闹市却有着不一样的静谧,是多数读者对苏州慢书房的最初印象。在这家与姑苏古城沉静幽雅气质相融的书店里,工作人员被称作“慢师傅”。“慢师傅”中,有大学老师,有广告人夫妻,有儿童摄影师,有创意设计师……每个人的特长和爱好,在书店里都得到放大。他们一起带领读者放慢脚步、享受阅读,正因为这些热爱书店工作与阅读的“慢师傅”而充满活力。

      慢读理念流淌在设计中

      来到苏州,大部分人都会去老字号购物街区观前街逛逛。倘若在叫卖声中走累了,沿街向南找到蔡汇河头巷4号,就可以在慢书房歇歇脚。在小巷并不宽的道路上往书店望——老式的苏州建筑,原木的书店招牌,阳光透过大玻璃窗照在里面的书架与书桌上,这些让过路人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推门而入,门口一盆盆绿植让人感到生机盎然。慢书房110多平方米的长方形空间被两级台阶分割成相对独立的两个区域。慢书房的书不算多,却都是“慢师傅”们精挑细选出来的,5000余册图书以人文社科类图书为主。图书摆放有着流动的节奏:靠近门口的大桌上陈列着新书及经典书,前厅主要摆放中外文学图书,两厅之间由旅行、心理、设计、植物、生活等书籍做连接,后厅的历史、哲学、经济、艺术等门类图书更加厚重。此外,慢书房还有儿童阅读区,以及马尔克斯、王小波等作家专区。读者在书店稍作停留就能发现,“慢师傅”对图书有很多细心的“关照”:为图书制作原创推荐语标签、布置作家书签墙、陈列新书排行小黑板……

      从书店装饰用的布帘到书店内的海报、书签,再到店长雨花姐和店员荞麦亲手缝制的布套……藏青色、白色成为书店的配色,它们与书店的木色搭配出了清爽、安静的视觉效果,这样统一的设计也加深了读者对慢书房的印象。慢书房店主羊毛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书店视觉设计出自“慢师傅”庄品之手。“当视觉设计的基本元素确定后,书店的环境布置、衍生品制作等都在此基础延展开来。”例如,慢书房的LOGO是一片闲云,这样的元素不仅被用到店内装饰、宣传海报上,还被印在塑料袋和笔记本封套上、缝在布袋上。“书店的衍生品既展示了我们对创意的理解,也代表了书店形象。”羊毛告诉记者,书店工作让店员发掘了自身的潜质,原本不会踩缝纫机的雨花姐、荞麦,现在已经把手工制作当成了乐趣。

      特色活动建立人与书的关系

      “喧闹市中心的静谧一角,只为等待相同“频率”的爱书人。书店不应仅仅是卖书的平台,更是坐下来阅读的空间。没有阅读,书就没有意义,我们想做的正是建立人与书之间的关系。”文笔非常好的羊毛曾在一篇介绍慢书房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怎样建立人与书之间的关系呢?慢书房不仅提供给读者安静舒适的氛围,还举办各种类型的沙龙带领大家读书。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慢书房最具独创性的读书会模式莫过于相书会:每一季相书会均由“慢师傅”精选10本不同门类的经典书籍,读者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选择同一本书的读者形成小组,每个小组定期在店内组织阅读和讨论。待小组分享到一定程度,再由该小组发起,在店内组织读书会,将阅读成果与更多读者分享。通过相书会,读者、书店之间加强了交流,形成了稳定的共读关系。

      除了读书会,慢书房还有“周末电影院”,“月圆诗会”,昆曲、丝绸、摄影等文化讲座,手工劳作、音乐会等各式沙龙,所有活动均免费开放。每月月底打开慢书房的豆瓣小站或微信公众号,查看慢书房下月的活动公告,已经成为忠实读者的习惯。开业3年来,慢书房已举办了近300场主题活动。当记者问到能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否因为“慢师傅”在多个行业有从业经历时,羊毛回答说,如今慢书房已形成品牌,正靠它自己的魅力吸引大家支持。熊培云、许知远等作家、学者来慢书房举办公益讲座,也是因为他们能看出“慢师傅”都是真心爱书、认真推书的人。“文化人需要彼此之间的认可。”羊毛说。

      打破书店有限空间做阅读推广

      每天早晨8点多,关注慢书房微信公众号的读者都会收到来自书店的问候。与其他书店公众号转载媒体内容、发布活动公告较多不同,慢书房每天推送的内容有一半是鹿茸、林巍等“慢师傅”原创的。不仅“慢品苏州”“慢读新书”等固定栏目受欢迎,慢书房定期策划的专题也得到读者认可。例如,今年2月~3月的《当泰戈尔遇见梵高》《当村上春树遇见莫奈》等“大师遇见大师”系列微信,将作家、画家对接起来,引发热烈反响,每篇阅读量都达到1.5万次以上。“书店自媒体输出的是阅读与文化。我们没有在微信中做促销,也没有求粉,只是诚实耕耘,微信平台上线一年半时间已经有4万粉丝。”羊毛告诉记者,微店中定期推荐的图书,都会在书店热销。现在书店会员需要书,只需发个微信给“慢师傅”。

      书店空间有限,“慢师傅”不仅通过微信平台以文会友,还走出慢书房为企事业单位做阅读培训。这源于在书店开展的“慢师傅说书”活动,起初每两个月4~5位“慢师傅”,每人向读者推荐2~3本图书,分享阅读感受,帮助读者形成阅读习惯。当记者问到“慢师傅”除了热爱阅读之外的共同点是什么时,羊毛的回答很笃定:“我们都是有书店梦想的人,现在书店店员既要对书有感觉,又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贫,而店员之外的‘慢师傅’都有本职工作,到书店只干活不领薪,依靠的是对书店与阅读的热爱。”

      说起慢书房未来的愿望,羊毛没有提营收增加、经营规模扩大等现实问题,只是希望继续推进阅读推广工作,帮助一些写字楼做小型图书馆,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会将阅读带到企业、学校中去,让更多人对阅读产生兴趣,让“慢书慢读”的理念被大众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