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祠堂群有重要遗存 "海天石屋"重现[图]

14.05.2015  19:43

  中国江苏网5月14日讯 无锡省级文保单位二泉书院的重要景点——距今160年的“海天石屋”,近日被邵氏后裔从荒草和垃圾堆中清理出来。昨天,在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邵氏文化研究分会负责人邵国良的带领下,记者爬到惠山听松坊小区一处山坡上,在无锡市民防应急救援大队围墙旁,见到了这座石屋。

   找寻多次发现石屋隐在荒草丛中

  无锡邵氏后裔最近在忙着续修家谱,大家在查阅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锡山邵氏大统宗谱》时发现,二泉书院旧有十五景。清咸丰乙卯年(1855),邵氏族裔邵涵初在白石隖崖上新建一景,题名“海天石屋”,并刻有李忠定公(李纲)、李文正公(邵宝老师李东阳)、先祖存一公(邵宝父亲)、文庄公(邵宝)像,以此一景补已经废掉的旧十五景中的忠定祠、两知亭和海天亭三景。石屋周围还种植了数百株桃树,蔚为壮观。

  了解到二泉书院还有海天石屋一景,邵氏后裔坐不住了,可寻遍现在的二泉书院也不见踪迹。邵国良和几位宗亲,根据宗谱记载,多次上山寻找,终于在听松坊小区一处山坡上的荒草丛中找到了石屋。“这台阶是我们清理出来的,之前都没法下脚。屋里垃圾堆了半屋,满是怪味,根本进不来人。只有这洞口上的‘海天石屋’四个阴刻篆体字还能看得清。”邵国良说,他们足足用了两天半,才把石屋清理出来。

   海天石屋是二泉书院最高处一景

  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夏泉生拿出《二泉书院画像刻石》 的拓片给记者看。拓片上的“点易台图”再现了二泉书院的原有形制和主要景点。从图上看,最下方有太极石,中间是松坛,松坛上有石台,石台上方就是书院的最高处即石屋所在地。宗谱里也提到,石屋踞崖而建,目穷千里,风景绝佳。石屋建好后,邵涵初还曾赋诗一首,当地杨延俊、杜绍祁、汪望求、侯桐等名人雅士纷纷应邀前往赏景题诗,名动一时。

  据了解,二泉书院始建于明正德年间,邵宝曾在此讲学十余年。邵宝病逝后,书院改为祭祀他的祠堂,历史上屡毁屡建。清道光年间,邵涵初等人主持修复了书院,增至二十三景。之后,二泉书院历经沧桑,面目不再。1949年以后,二泉书院一度成了部队营房及民居,上世纪80年代,部队用房部分交于园林。“现在锡惠公园里的二泉书院,只有之前书院的一半大小都不到,很多景点都没有了。”邵国良感叹。

   石屋遗存保护提上议事日程

  记者看到,海天石屋的整体建筑保存完好,屋内正对着洞口处的墙壁上,有两块石碑。石碑上的字和画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尤其是画像面部几乎都被破坏掉了。夏泉生推测,这应是文革时期被毁的。他表示,二泉书院是惠山118座祠堂里,文化含量和知名度最高的祠堂之一。海天石屋作为书院的重要景点,应立即得到保护,以免再次遭到破坏。邵氏宗亲们还从附近居民处了解到,小区管理部门曾打算把石屋拆掉,在此建一个居民健身场地,后因故未动工。

  “幸好没动工啊!”邵国良透露,考虑到惠山祠堂群正处于申遗的关键阶段,他们邵氏宗亲联谊会已向市有关部门发出了书面报告,呼吁主管部门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对这处二泉书院的文化遗存进行依法保护。前不久,市文保专家到海天石屋进行了实地考察。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有关单位正在积极沟通,将对海天石屋的保护做进一步论证。

  (张月 文/摄)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