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乡贤、精神誉全镇

11.12.2014  13:56

  中国江苏网12月11日讯 (通讯员 咸露兰 记者 许特达) 他不是名医,却让所有的儿童和儿童家长牢记了他的名字;他不是亲人,却成为了孩子们心中胜似亲人的杨叔叔;是老年人心中的好“儿子”,他始终坚守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张总是洋溢着热情的笑脸,一个总是穿梭于门诊、预防保健所忙碌的身影。他不是政府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但是他利用工作之余,所撰写的文章及稿件却发表于全国各大网站及网站。这就是大家眼中的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及特约记者和通讯员。他不是一名歌手,但是他是一名业余音乐爱好者,分别为抗击甲流感、中国云南等地的干旱、地震创作了自己的心声。

   医者父母心,在职责中渗透

  预防保健所往往是卫生院中最容易滋生矛盾的地方,爱子心切、焦虑紧张的家长,使得预防保健所的工作如履薄冰、倍加艰辛。而杨阳同志以他十倍的严谨和百倍的耐心,赢得了儿童家长们如潮的好评。在他九年的从医生涯中,从刚进卫生院是一名收费员、现金会计、再到预防保健所工作。医患纠纷不但与他绝缘,而且越来越多的儿童和家长成为他忠实的“粉丝”,不为别的,只为“找杨医生,我们舒心,他的服务太周到了、态度也好!”。在预防保健所,杨医生对儿童及老年人的细致和耐心是出了名的,他始终以一颗特有的关心善待每一个孩子及老年人,无论贵贱、贫富、残疾抑或美丑,在他的眼中只有一种形象:“所有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每次接种日,出现副反应症状,他从不轻易凭经验作出判断,而是仔细检查,询问病情,详细了解孩子的饮食,活动,精神表现,事无巨细,一一过问,掌握详尽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针对副反应作出综合分析和判断。

  记得一次,有一个接种日,因为前来接种的人员太多,加上家长拥挤,他无法一一的向一些咨询接种信息的家长做出解答,随后中午,他便建立了计划免疫家长QQ群,让各位家长加入了计划免疫QQ群。此举得到了家长的赞不绝口。

  对工作尽心尽力,对孩子的耐心细心,常常令家长们自叹弗如,杨阳同志把每一个儿童放在了自己的心上,以一颗“医者父母心”,诠释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深刻内涵。

   宣传艺术,传递正能量

  他不仅是一名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更是一名身兼中国网江苏频道、中国日报网、健康报、现代护理报、中国报道杂志社、消费日报、江苏省疾控中心、中国经济报等全国116家网站及报社的特约记者、通讯员身份。

   “半路出家”是否能够真正的念到“真经”?

  在日常工作中杨阳继续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怀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很快成长为报社及网站的通讯员骨干,参与全县的重大报道、主题宣传,积极采写稿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的汗水并没有白流。从2012年,杨阳手持记者证向各大报社及网站毛遂自荐,分别得到了各大报社及网站的认可。他紧扣不同时期政府工作和卫生工作为中心,笔耕不懈,经常在工作之余,坚持向国家、省、市、县网站、报刊等媒体积极投稿,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展现卫生工作动态,及时、准确地宣传了全县卫生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成就、新经验、新做法以及卫生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辛勤的努力不断结出硕果,他采写的稿件在国家、省、市、县报刊、网站上遍地开花,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宣传艺术文化,动听旋律在音乐中产生

  作为一名音乐业余爱好者,他的原创歌曲已经传遍全国各地。以美妙的音乐来传递社会各行各业的为民服务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2009年全国抗击甲流感时期,他接受全国各地网友的要求,创作了一首《护士之歌》,以此来赞誉全国卫生系统的医务工作者在抗击甲流感中那种舍己为人、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不分昼夜的工作的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0年春季,西南5省面临世纪大旱,5000多万同胞受灾。这场少见的世纪大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000万同胞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全国各地掀起抗旱救灾行动,纷纷捐款捐物,杨阳也带来了自己的原创歌曲《中国人民心连心》,以此来号召全国有志之士向灾区捐款捐物,给灾区群众带来生活的希望。

  2014年8月云南鲁甸地震,杨阳创作了一首《大爱无疆献爱心》,献给在震区中努力抢救同胞的所有工作者,并以歌曲的内涵,给了灾区的同胞生活的希望。

  做好他本职的工作、传递正能量、宣传艺术、继承发展“乡贤文化”建美丽乡村。

  他——就是江苏省滨海县通榆镇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