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震区 心系雅安

22.10.2014  11:05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距离汶川地震5周年祭还有21天的时候,天府之国再度遭遇的此次劫难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让每一个江苏人心潮难平。为了及时更新震区消息,体现媒体人的责任担当,展示江苏人民浓浓的爱心暖意,总台领导在第一时间做出直播决定。总台台长卜宇亲自坐镇指挥,分管新闻工作的副台长陈辉和中心负责人一起调集各部门主任、栏目负责人自上而下进入紧急状态,统一调度全面出击:或派多路记者奔赴地震灾区火线采访;或联络省里相关单位、基层配合报道;或做好后勤保障、资料整理留守待命——从20日上午10时起公共频道新闻空间站直播首发雅安震情,(截止22日上午10时),公共频道打通版面、全程直播,共推出长达48个小时的相关报道,其中与江苏卫视并机时长达到32小时。此次大型直播报道反应迅速,准确及时,导向正确,富有感染力,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普遍好评。

  反应迅速,积极有序。

  此次直播报道为是为中心锻炼队伍、提高整体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完善中心内部应急机制的又一次实战考验。灾情发生后不到6个小时,第一报道梯队曹朔、张健已于下午两点率先进入灾区,成为首批进入震中的四川省外地方媒体。

  与此同时,新闻中心数十位记者主动向中心主任、所在栏目制片人提出请战申请。截至目前,新闻中心累计有6支报道队伍共12名记者奋战在灾区第一线,他们是:刘磊、仲小峰、贾威、罗飞、谢学敏、顾啸云、莫妍坤、郭玉、曹梦洁、曹朔、张健……这之中既有第一次触摸震区脉搏的“新记者”,也有贾威、莫妍坤、张健等曾参与过汶川抗震救灾一线报道的“老战士”。短短两天,这些记者的足迹已基本踏遍包括雅安、宝兴、天全、芦山、荥经等在内的重要震中灾区,有的组甚至已到达下属村镇。在当地交通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前方记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搭乘救灾队伍顺风车的,也有乘坐当地群众摩托的。曹朔一组为了转战宝兴县,更是顶着被山坡不时飞落碎石砸中的危险,时而搭摩托、时而徒步,一路艰辛,成为首批进入宝兴县的地方媒体记者。

  地震灾区物资匮乏,为了不给灾区人民和当地政府添麻烦,前方记者努力自行解决一切困难。设备自己带,饿了啃两口馒头,冷了紧一紧衣服,困了席地而睡。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从不同场合地点,为我们传回大量最新报道,两天里连线多达5、60次。其中《芦山安置点受灾群众情绪稳定》、《宝兴生命通道被打通》、《江苏省疾控中心救援队伍抵达雅安》、《蓝天救援队开赴灾区一线》等一批有内容、有温度的报道,让人们对灾区震情播报、百姓生活、各方救援、困难危险等各方情况感同身受,节目极富感染力。

  在前方记者冒着危险辛苦奔波的同时,后方记者也不甘落后,全身心投入。在第一天直播后,中心连夜召开策划会议,总结经验,分析不足,为第二天直播谋篇布局。不少记者两天里不顾疲劳,连续作战,辗转于不同的采访地点,为的是将后方慰问、献血救援等各类消息在最快时间内传递;主持人、通联、美编、音响、技术、直播线工作人员、后勤保障等诸多岗位的同志也多加班加点,随叫随到,两天里睡眠不过三四个小时、甚至通宵未眠的大有人在。直播行动,大大提升了队伍的凝聚力,显示我们的团队是一支反应快、能吃苦、敢打硬仗的高素质队伍。

  准确及时,引导有力。

  本次直播报道中,信息来源权威可靠。有关灾情最新情况,数据、观点等,都来自于中央及四川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及相关职能部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公布的信息。所有报道均要求及时正确,客观严谨,以记者亲身体验、眼见耳闻的真实情况为基础,避免道听途说,或引用未经核实的网络消息,以此杜绝谣言,以证视听。

  评论到位,发人深省。4月21日,在《江苏新时空》中播发时空评论——《同心携手  众志成城》,指出正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完善的应急机制、有序的组织协调,才构筑了我们战胜灾害的强力支撑。只要同心携手,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灾害以及前行路上的一切困难——除此之外,在相关节目后还有意识地加入主持人的微评元素,如“行动比什么都有力量”、“爱心凝聚力量”、“坚定信念 为雅安点亮希望“、“与死神赛跑 绝不言弃”、“有序 有爱 有希望”、“保持畅通,社会力量需配合”等,鲜明表达媒体观点,鼓舞士气,稳定民心,对灾区的救援工作给予有益提醒。

  专家所言科学理性,具有说服力。在演播室引进消防、卫生、地震局、心理学等在内领导、专家参与对话访谈环节,这些专家中不乏参与过汶川地震救灾、有着丰富实地经验的同志,他们所谈所感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既有知识点、科学性,又通俗易懂、平和亲切,颇具教育指导意义,也让直播的权威性得以加强。

  本次直播以温暖作底,引人向上。直播中注意对灾难所带来悲伤、沉重情绪的梳理、控制,更多借助温暖故事、感动瞬间,以及包括《江苏救援》、《雅安平安,中国加油》等在内六组自制宣传片的推出和不断更新,及时展示“力量自四面汇聚,暖流从八方涌来”的温情力量,进一步凸显直播导向作用、人文情怀,全面传递了正能量。

  多方支持,合作共赢。

  新媒体在本次直播中再次发挥作用。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前方记者的采访内容多只能借助卫星、3G、电话、微博、微信等手段传回发布;直播过程中,微博、微信、视频网站、央级新闻网站等发布的最新信息、拍客视频由专人负责实时搜索,供节目使用;与主流微博予以合作,在新浪微博“四川雅安地震”专区里,新闻中心官方微博账号“江苏新闻”成为江苏唯一一家合作媒体。通过微博平台,对直播节目进行全程微直播;为体现与网友互动,特制作了网友、官微赈灾相关微博150余条。截止22日,中心共发布微博300余条,其中《救灾新武器,这双手臂超给力!》讲述江苏八达重工救援队携带双动力智能型双臂手系列化救援车奔赴灾区的微博更是被@江宁警方在线、@南京周末等多家官微转发,达到1.2万条,引发网友们极大关注,跃居新浪微博热门微博top29。  

  新技术为直播的成功提供有力保障。为了完成震区前方记者的资料传输,相关技术人员特携带一套卫星设备、两套3G传输设备随同前往,并在当地因陋就简,通过使用电动车电瓶等“土办法”为设备提供电力支撑。21日晚10点,来自震区一线的视频连线成功,画面信号质量良好。在两天直播中,总台技术部门也全员调动、多方配合,对演播室、调度平台、文稿审阅、播出系统等各种设备进行调试检查,力争不出一点问题,不留一点隐患,为确保节目安全、顺利播出奠定基础。

  与诸多媒体的成功合作为此次直播锦上添花。此次直播带动了总台(新闻中心)与其它兄弟单位、省内外媒体的协作交流,总台内部城市频道、广播电台相关报道、前沿采访被纳入直播内容,成为了本次直播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和力量;《非诚勿扰》、《星跳水立方》等品牌栏目、著名主持人对灾区群众表示慰问、积极募捐的新闻在节目中得以展现。徐州、连云港、苏州、南通、无锡等地方台也有记者奔赴灾区一线,直播中我们也多次与他们连线沟通,通过有序的协调指挥,总台的核心领导力再度发挥。央视、新华社、四川、成都、广东台、上海等电视台,也为我们提供权威的资讯信息,彼此共享资源。如此借助它山之石,大大丰富了节目的信息量,提升了直播内容的真实度、可信度。

  编排到位,精益求精。

  本次直播分600和250两个演播室轮番进行,演播室不同的布局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或大气庄严,或温馨贴近。总主持、分主持依各自分工不同分别展开各自环节,相互交错,合理有序:总主持负责对一些重大新闻、消息进行发布点评,与专家沟通对话;而分主持则负责对来自多媒体等各类资源的信息、声音予以展示公示。

    在版面设计上,此次报道既注意舆论导向、原则性问题和大局意识,同时也在一些细节的设计运用上下功夫,力求精益求精。标题的准确到位,色彩的统一协调,编排的合理平衡,主持人语气的轻重缓急,这些都被予以关注重视。各类图文、字幕、地图等不时的穿插运用,情绪片、音乐歌曲的烘托渲染,也让直播节目在追求内容厚重扎实的同时,形式上生动丰富,抓人眼球,吸引受众。

  两天直播,收视飘红。江苏卫视并机公共频道雅安地震大型直播收视:南京地区最高为周六晚间7.13,46城市为0.82,在所有省级卫视中排名第一,周日排名第三。同期公共频道也表现不俗,在南京及全省收视均排名靠前。

  这次有关雅安地震的直播报道,再次体现了媒体记者在重大报道、特别是灾难报道中的使命感、责任感;所激发出大家普遍的工作热情、干劲斗志,也让总台“责任塑造形象 品质成就未来”理念得以诠释体现,对提升江苏广电总台的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如何能让记者的这种工作热情、积极性更好发挥,让直播状态、全媒体行动能够常态化、可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平台建设、素质建设、业务建设,这或许也是此次直播报道应该带给我们的思考。